翰方设计 | 乡情 .乡景.乡愁 - 记衢州何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2-25

​​ 

图片
图片

▲ 何家乡风貌

何家乡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西北部,境内古迹众多、山川秀丽,婀娜多姿的常山江绕村蜿蜒而过,静静诉说着数百年来这个美丽村落的动人过往。

图片

▲ 婀娜常山江

​01 缘起

2021年3月,我司携手当地政府启动何家乡美丽乡村再造,以现存村落环境、街巷、建筑为载体,通过恢复性建设的方式,以传统骨架+文化灵魂+自然外衣让残损的村落恢复美好容光,通过对老建筑的恢复性修建再根据现代需求置入全新功能活化利用的运营理念,真正让乡村的人气和烟火气得到重现。

 

​02 前期梳理

经过设计团队长时间的现场踏勘,鉴于现状村落环境日渐衰落,项目坚持“保护性开发,地域性创新”的理念,改造优先注重保护何家乡具有传统特色的村落环境和风景良好的自然空间格局。建筑以修旧如旧致敬传统,在挖掘和继承地域乡土文化时以现代的设计语汇和审美要求,去解读乡土,创造符合传统又有局部创新的何家乡新景观。

设计手法遵从乡土风情、传统元素、现代手法、手工痕迹的原则,在设计内容上,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整饰广场祠堂,以便组织民俗展演、巡游节庆等活动,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等,突出村落的文化特性,展示何家特有的尚书文化、节庆风俗,庙宇祠堂等的原真性文化,为村落的旅游增添人文气息。

图片

▲ 樊家宗祠

03 乡土景观提升

点-线-面的结构和实施路径

规划设计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保留村庄肌理和街巷形态,然后对环境卫生,村庄道路,房前屋后,村庄照明等进行整体提升,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场所,再后,打造重要空间节点,塑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景观提升以农业场景为引导,展现农耕文化底蕴,还原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以特色元素为载体,体现何家乡个性的区域文化。当地便利取材为主,着重利用青瓦、旧砖、毛石为主题材料。设计将尚书廉政文化以艺术形式呈现,运用到乡土小品景观造型、景观雕塑、标志标识等方面。

图片

▲ 总平图

图片

▲ 空间结构

图片

 ▲ 国道、省道景观绿化

图片

▲ 入口景观节点

图片

▲ 乡村绿化
 

04 建筑空间改造

整个项目根据乡村发展需要而置换功能的文创中心、乡村振兴综合体、尚书文化展示馆这三座建筑是设计的重点。

图片

文创中心主体结构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围为保护墙体,设计方案本着充分保留其原建筑结构,轻装修重装饰的设计手法,最大程度保留其原建筑特色,并满足乡村文创功能,建筑入口区利用现有格局布置为艺(匠)人工作展示区和作品陈列区,中部结合展品融入休息沙龙区,后侧则以配套服务用房为主。

图片

▲ 文创中心建筑外观

图片

▲ 文创中心内景

尚书文化展示馆原为樊莹故居,考虑乡村发展的需要,同时弘扬地方重要廉吏文化,设计将其功能置换为文化展示空间,以实物、多媒体、场景再现的形式叙述樊莹平生。展示馆从建筑到室内大都保留原始形态,土砖墙、式门板……软装则从家具到饰品,在保留古味的同时采用现代的形态,做到“古”与“今”,“新”与“旧”相融合。

图片

▲ 樊莹故居现状

图片

▲ 尚书文化展示馆内院-四水归堂

图片

▲ 尚书文化展示馆内景

乡村振兴综合体原为多座闲置民宅,为了适应现代乡村生活及发展,同时給居民带来更多公共服务、活动空间,设计合理串联这五座民宅,置入展示、乡村讲堂、老幼活动、休憩交流功能,各功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亦可根据需要通过院落等合理相连。

图片

▲ 乡村振兴综合体现状

图片

▲ 乡村振兴综合体内景
 

05 尝试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一个方向

如何家乡一样的村庄在浙江,乃至中国都有大量的存在,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失,日渐衰落,如何“善待”她们,是众多从事乡村建设的设计人都需要思考的命题。何家乡项目,设计团队在保留村庄原有肌理、真实乡村景观和自发建造痕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以建筑、景观、公共艺术和叙事的方式加以串联、放大和诠释,希望它能为中国此类村庄的振兴提供参考。


 

图片

翰方设计

致力创造出

符合场地记忆和建造逻辑

以及人文精神的建筑 

图片​​​​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