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孝献皇帝兴平元年(194)~兴平二年(195)
兴平二年(195)冬十月丁未,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后将军杨定决定,和宁辑将军段煨火并。开打之前他们让种辑、左灵找到献帝刘协求道诏书。献帝虽然对段煨无法信任,但毕竟此人尚无出格举动,以献帝的心思,当然还是团结为好,因此并不同意;谁知种辑并不放弃,一直求到了半夜,但这反而让献帝对这些人也起了疑心,终究没有答应。
杨奉等求不来诏书,也就不求了,自顾自和段煨还是打了起来——结果打了十几天,都没攻破对方的营寨;而且在这期间,由于献帝本人并未表态,段煨也并没有停掉对献帝和从驾公卿的生活供应……
这让杨奉等人就颇尴尬了。献帝见状,又“熟练”地派出侍中、尚书调停,杨定等便顺坡下驴,灰溜溜地收兵回营。
谁承想,这场虎头蛇尾的火并,却招惹来了大魔王。
话说车骑将军郭氾放弃献帝回老巢后,越想越不得劲——以往皇帝在手时,这家伙明明手里一个家伙都没有,还老想着摆谱,其他人还老嚷嚷要清君侧打过来,着实是个累赘;但真甩掉后才发现,坏了,以前我们想搞谁,“请”道诏书说他是反贼就行,现在这诏书跑别人手里了,那咱爷们不分分钟成“反贼”了吗!
他正琢磨呢,却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大司马李傕的使者!这俩几个月前还打出脑仁,但真的让献帝跑掉后,让他们互相卷的前提突然消失,这俩又惺惺相惜起来了……两人对之前的内耗表达了深深的懊悔后,一合计,还是得把皇帝抢回来啊!
恰逢此时,杨奉等和段煨火并的消息传来,李傕、郭氾感到这是各个击破的良机,便号称要救老同事段煨,合兵又打了过来。杨定听说这俩居然又联合了,秒怂,立刻丢下其他人想跑回自家老巢蓝田县;蓝田在长安东南不远,他这是跑回头路,结果不出所料被郭氾拦截,结果这家伙连军队都扔了,一个人奔荆州而去,他的部众要么落草为寇,要么就被郭氾笑纳。
本来,杨定和董承这两个原本的西凉系,从李郭交兵开始就和白波系的杨奉打得火热,这让本属西凉校尉团的票骑将军张济很不快,但碍于对方联合势大,成事的概率看起来更大,因此就一直忍着。但杨定跑了以后,白波系势力受损,张济又觉得此辈没前途了,就也跑回去和李傕、郭氾合兵了。
这下献帝又陷入了西凉校尉团的阴影中,只得在杨奉等的护卫下火速东奔。虽说献帝和公卿们已经够努力了,但毕竟不是军人,没法以军队速度行军,十二月,准备渡过弘农县之东涧时,被张济、李傕、郭氾追上,董承、杨奉战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弃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
献帝这把侥幸逃脱过了河,壬申日,露营于曹阳亭。董承、杨奉派人联系李傕等说要讲和,但其实是拖延时间,已经暗中派人向河东郡的故白波军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求援。这些人率数千骑生力军及时赶到,与董承、杨奉共击李傕等,趁其不备大破之,斩首数千。
董承等趁李傕等的这次大败,赶紧继续往东跑。庚申日,由董承、李乐护卫献帝,胡才、杨奉、韩暹、去卑断后东进。没想到李傕等家底不小,有如此伤亡仍不愿放弃,结果这回换成不备的杨奉们大败,死难者超过了东涧之役,像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这些九卿高官都在乱军中被杀,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郃被李傕俘虏。李傕早已和汉室撕破脸,想杀了这些人,结果又是宣义将军贾诩出面保下了他们。
李乐眼看要跪,急着让献帝一个人赶紧骑马逃跑,但献帝还是颇有皇帝的尊严,坚决不肯舍弃百官——这既是一位天子的气节,也是他明白自己的权力根源到底来自哪里,如果此刻他真的跑路,那就真成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到那地步路边随便一个农夫都能要了他的命。
一路缠斗了四十里,献帝等到达东边的陕县,才找到扎下营寨的机会。此时,献帝的禁卫不足百人,李傕部卒绕营叫呼,营中众军忷惧,眼看就要溃散。李乐见势不妙,劝献帝从北边的黄河坐船去孟津,唯有如此才能摆脱李傕等骑兵的追杀。
但问题是,陕县此地就是如今的三门峡市,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此地的黄河怕是不那么好走——此处由于礁石岩岛,河道一分为三,由于河道变窄水流加快,加之礁石众多,三条道被称为“人门”、“神门”、“鬼门”,故得名“三门峡”;此地之东,就是大名鼎鼎的砥柱山,屹立在黄河中央,“中流砥柱”就来源于此。
历代以来,此处都是黄河水运中的一处大麻烦,很多时候大家宁可弃舟登岸,绕过此处,也因此西周时“周公分陕”也以此地为界。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修建三门峡水电站,用上现代科技——炸药,才算是把这里疏通。
这家伙一听就是九死一生之地,让天子就这么过去也实在太危险——要知道在平时,天子就是想坐船在自家后院池子里玩都一堆大臣唧唧歪歪!因此杨彪反对此议,但过河还是得过的,于是就让李乐当晚先渡过去,准备好船后再来拉献帝,到时举火为应。李乐依言先去了,献帝与公卿从营中步行而出,伏皇后由其兄伏德一只手扶持着,但这伏德不知道为何都火烧眉毛了,另一只胳膊下还夹着十匹绢。
当时极其混乱,各种人到处乱跑,董承为了开路,令符节令孙徽持剑开路,砍死了好几个拦路的倒霉孩子,血溅皇后之衣。好容易挨到河岸,又发现这根本不是河滩,而是高十丈的悬崖!这个时候伏德一直舍不得丢的绢派上用场了——他把绢当绳子使,把献帝绑在侍者背上,然后抓着绢溜下去。至于其他人,有的趴地上滑了下去,有的干脆直接跳。
这位伏皇后,是在之前献帝被李傕挟持时由贵人升为皇后的,和献帝也算是患难夫妻了;她们伏家就是颍川郡的,伏德大概是对此处地形早就熟悉,才长了个心眼,果然派上用场了。
到了河边,大家都优先保命,没有人再去管尊卑贵贱,纷纷抢着上船,董承、李乐要让献帝们先上船,就抽戈砍击扒上船的人手,以致船中手指“可掬”。最终献帝还是又抢在李傕们追上前登船,但回身一清点,上了船的也就伏皇后、杨彪等数十人,其他宫女、吏民等皆被李傕等部所掠,“衣服俱尽,发亦被截,冻死者不可胜计。”卫尉士孙瑞也被李傕所杀。
其实史书对这些被掠者、尤其是女性被掠者的悲惨遭遇,还是有些曲笔隐晦的。想想吧,“衣服俱尽”的宫女,等待她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李傕见河北岸有火起时,就派出侦骑,正好看到献帝上船,于是大呼“你们要劫持天子!”——还真是贼喊捉贼!董承等害怕这家伙往这边射箭,赶紧拿被褥把船遮起。
终于,献帝一行渡河来到北岸的大阳县,进入李乐的营寨;现在又变成一穷二白,幸亏此时又有东边的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派了数千人运了粮草来。
目前李傕等和献帝只有一河之隔,献帝的狼狈之旅,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