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啊,又猝不及防

发布时间 :2022-03-22

​​坚守金鹤山,目睹了更多牺牲,听了更多故事,流了更多眼泪。我无措的站在那里,看见两个匆匆的人影,一个带着过去,一个朝着将来。


杨骏,李子民嘴里 “最好的战士”,老贾说他“胆大”,降落伞旁他告诉我们什么叫“心细”,捉舌头时我们看到了“勇猛”,刘光子诈敌时他展现了 “机智”,面对战友牺牲时他“沉稳”,擒获南朝鲜特务时他“冷静”。除了初初面对英子时的无措,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典型军人的样子。


但在成为最好的战士之前,杨骏是什么样的呢?


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方向,那个顾念着爹娘的半大小子,起初还下不定决心是否要参加八路军;看着大芳,他才看清哪个党真正想着老百姓。大芳牺牲了,杨骏跟着李子民艰难地寻找组织,他问李子民“后悔吗?”这个问题也是他提给自己的,但他心里有答案,所有的艰难都更加坚定这个答案。


那个在村口晒着太阳,不时用袖子抹脸的鼻涕虫,一点一点的长成了革命战士。敌后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战又一战,杨骏在苦难中出生,在斗争中成长,漫长的革命道路,最好的战士,在淬炼中成钢。


杨骏,让时光倒转。他站在我面前,讲述着来时路。


傅曦麟,随时光而来。我站在他身旁,参与着他的未来。


小傅像一颗种子,被播撒到了这片被战火舔舐着的土地。他带着热切和新奇,或许还有一丝小忐忑,希望融入这个队伍。被指导员安排带着新兵执行侦察任务时,杨骏的顾虑一定被小傅注意到了;因为脚磨破了而影响了行军速度,小傅想必是自责的;而小牛不由分说把自己棉衣里的棉花塞到他鞋里的时候,距离就这么悄悄的拉近了吧?两人在返回师部途中,小牛谈起了熊兵才,小傅讷讷的应和,没有太多安慰的话,充当了一副沉默但让人安心的肩膀。那时,他内心的翻腾并不比小牛少:这是他来到前线的第一天,敌机轰炸,战友牺牲,老百姓遭难,特务尾随,并不顺利的发报和接收,以及跟不上战友行军速度的窘迫。这一切,对一个从学校到战场的新兵来说,足以摧毁信心。他得把这些翻腾压下来,快点压下来。


所幸碰到了朝鲜小姑娘。他刚从后方来,对野战部队里的小姑娘并不会产生太多的不协调感,甚至充当了他和后方生活的连接。他喜欢参与有关小姑娘的一切行动,哪怕是违反纪律的。她的中文名字甚至都是小傅给取的,当带着小小不确定的“英子”两个字脱口而出的时候,这个失去亲人的朝鲜小姑娘就有了中国家人了。


在给英子找家的路途中,小傅猝不及防的迎来了第一次战斗:新兵训练的时候打过的水连珠,简单又急促的战术交代,半秒钟犹豫之后的肯定回答,傅曦麟,终于成了杨骏嘴里的“老兵”了。


但这句“老兵”,小傅应该还想从另一个人嘴里说出来。上帝视角的我总在设想该在怎样一个场景下让小傅知道父亲的死讯,以及小傅会是怎样的反应。但作者把它藏了起来,如同那些只能悄悄舔舐的伤口。小傅硬扯着嘴角的那句“我没事” ,带着颤音的“我去听电报了”,模糊在近在咫尺的炮声里,砸的人心脏生疼。


作者,请在小傅应接不暇的成长里,少些苦难吧,少些吧。那些藏在海报里的玻璃碴子,可以埋在老傅身边,告诉他:小傅平安回家了。


老兵的梦境扰动了漫长的岁月,新兵的成长布满了猝不及防。两个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的缩影。倒叙和正叙,都是留给后辈的叮咛。


致敬。​​​​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