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第一奸商——王康年

发布时间 :2022-03-27

​​       1952年初,负责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的聂荣臻匆匆赶到中南海,带来劣质药品的样本,向毛主席汇报了奸商们的这一罪恶行径。

       聂荣臻悲痛而又惋惜地说:“送往朝鲜战场的医疗物资中有很多劣质产品,急救药品也有很多假药,许多战士本来可以救治的,却还是牺牲了……”

      毛主席大怒道:“我们的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无良奸商的手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得知这批药品来自上海以后,毛主席当即吩咐罗瑞卿道:“告诉陈毅,务必彻查假药事件,一定要把背后的操纵者揪出来,严惩不贷。我倒要看看,是哪个胆子这么大。”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接到毛主席的命令以后,很快便揪出了假药事件的幕后元凶。这个人叫做王康年,是上海的一位医药供应商。

        这一事件,在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有直接的表现。

被逮捕的王康年被逮捕的王康年

      《解放军报》根据审判的一些细节、犯罪人员的供述,总结了王康年等人的一些罪过,例如:

1:向志愿军干部行贿,蓄意骗取志愿军购买药品的货款,一年之内牟利数亿元,并且用3亿货款做投机生意;

2:用鱼肝油、假冒伪劣产品、变质止咳糖浆冒充特效药、消炎药,致使志愿军伤兵死亡;

3:对外贩卖质量不达标的器械,比如X光机、血钳等医疗器械。

4:王康年通过贿赂干部接生意,据落马官员回忆,王康年前前后后一共行贿85人,行贿款额高达人民币2亿元。

     王康年的主要欺诈行为包括:

      1951年,平原省志愿军荣康医院来上海采购X光机,由于国营的医药公司没有货,便被人介绍到大康西药行,王康年声称能从香港买到英国进口的机器,承诺五天到货。荣康医院的采办人员当即付了2.5亿元,最后却被王康年以各种理由推脱交货,直到四个月以后才实在无法抵赖,以残次品交货。

       皖北军区采购人员叶海清前来上海购药,王康年每天陪他吃饭看戏,极尽谄媚,订单签订后,将过期变质的止咳糖浆卖给了军区。军区发现以后派人前来质问,王康年却大言不惭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又吃不死人。”

       1951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愈演愈烈,前线对于医药的需求不断增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药品封锁,我国只能自给自足,通过国内的各大药企采买药品。志愿军后勤部门的采办人员来到上海购买医药制品,被人介绍到大康西药行,王康年又用出他的老办法,对采办人员殷勤招待,拿下了这笔价值3亿的订单。实际上,大康西药行并没有足够的存货。

       一个月以后,到了第一批药品的交付时限,尽管王康年东奔西走多日,却还是没有买够志愿军需要的药品,他只好发出了一批医疗辅助器材,用于搪塞。至于前线急需的消炎药、特效药等药品,他则敷衍说从广州订了货,稍后就会发出。到最后,他用烂棉花和旧纱布做成急救包,面粉和玉米面做成消炎药,还有生锈的医疗器材,破裂的热水袋,一股脑装上北上的列车。由于他事先贿赂了负责药品质检的官员,所以这批假药和劣质器材没有遭遇任何阻碍,直接送到了朝鲜前线。

        许多受伤的战士服用了王康年的假药,病情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进一步恶化,最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1953年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法庭以“行贿、偷逃漏税、盗骗国家资财”等三项罪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第四条第十款、第六条第八款判决王康年死刑,立即执行。同时追缴他所有的违法所得。

        即使这样一个人,近些年,还冒出来一群所谓“史学家”,开始为王康年伸冤,写了一篇《卖假药给志愿军的“奸商王康年”冤案真相》说此人是被冤枉的。说因为王康年不肯捐飞机、不肯捐款给志愿军、所以才会被抓走枪决,所以才会被抄家。这种民族败类都能洗,想给他洗白的人,更是败类。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