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总结!江苏事业单位大作文可以这样写……

发布时间 :2022-03-29

​​江苏事业编统考是一张卷,分为客观、主观题。主观题部分占50分,由小题2道(各10分),大作文1道30分组成(仅2019年4月卷是800字大公文写作)。因此大作文是备考的重点,我们先来梳理下它的考察特点:

 

从题型看:

常考语句理解型大作文,即题干给出1-2句话,结合句子和给定材料完成大作文。(17、20年是给出2句话,其中一句是主题)

此类题型注意2点:

1.优先把握句子的逻辑和主题词,比如2020年“连心才能润心,暖心凝聚民心”这句话中的“……才能……”引导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找分论点的重要依据。再比如2021年“从党史汲取营养,服务民生中奉献青春”中“党史、服务民生”这2个主题词在标题、中心论点中都要体现,缺一不可。

 

2.主题=中心论点=标题。当题干出现主题举时,你要清晰的知道,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中心论点。如果题干中还有其他的桔子需要理解,那么要和主题句进行联系,比如2021年题干中“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这句话,和主题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在服务民生中奉献青春”是对应关系。“知所从来”就是从党史中知,“方明所去”就是去服务民生。

 

从要求看:

1. 需要自拟标题,这时标题通常占2分,所以不要完全照抄题干中的句子;

2. 给定材料少,能抄的内容少。从近3年材料看,小题材料均为具体案例,所以在大作文中只能通过改写作为“例证”,但是大作文需要的问题、意义、影响、对策等要素需要靠内在积累啦。

值得一提的是,给定材料虽然短,但都可以改写到开头或分论点中,非常好用,比如2021年的给定材料6: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文化基因和精神动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史、为民奋斗史、为民服务史。”

改写开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也可以用”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这句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挖掘生生不息的思想理论、文化基因和精神动能。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燎原星火,再到如今9000万党员干部铸就的红色强国,党的百年历史,也同样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在民生服务中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用赶考精神继续书写青春画卷。

 

从热点看:

民生是江苏事业单位大作文的最大话题。近5年的作文都是围绕这个热点不断出题,并且内容有相互交叉之处。

不管从党史角度考民生服务,还是党员干部的为民办事,我们在内心中,应该先有一条民生热点的主线:

1)为民服务要用心(思想意识层面) 

2)为民服务要做实事、解决群众需求(行动层面)

 3)为民服务要借用科技的智慧、要人性化手段(创新层面)

 

其实这也对应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常考的三个方面:

1)想干事 (思想意识)

2)能干事(能力行动)

3)干成事 (方法创新)

理解了热点,我们再去找大作文的“大骨架“就轻松多了,我们以2020年这道题为例:

 

请结合对“给定资料6”中“连心才能润心,暖心凝聚民心”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0分)

材料6

“民为邦本,民心至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连心才能润心,暖心凝聚民心。只有永远保持对百姓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让社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第一步分析题干句子的逻辑和主题词:

1) 通过“才能“的句式我们知道,连心和暖心是前提做法,润心和凝聚民心是结果。

2) 要想清楚谁来暖民心?谁和谁连心?显然是我们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们。

 

第二步仔细读给定材料:

你会发现在划线句子后面又出现了“只有……才“的句式,那么这其实可以作为第三个分论点,也就是在连心和暖心之前,先要对群众用心,而且用的是赤子之心。

(这里我在讲课时,就比喻为谈恋爱,当你喜欢一个女孩子的时候,第一步先是动心,也就是对她上心了,也就是用心了,然后才会去努力靠近她,和她心连心。知道了她的喜好之后,才能用行动让她暖心)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3个逻辑很清晰的分论点:

1)保持赤子之心,坚持民心至上,对群众要用心。

2)聚焦急难愁盼,用创新方式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心连心;

3)用好人性化、柔性化服务,以情动人,凝聚民心;

 

最后附上我的参考作文:

 

暖心服务实打实 贴近群众心连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所谓“民为邦本,民心之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只有在思想上坚持以民为本,在行动上与民连心,凝聚民心,增进民生福祉,回应群众期盼,才能真正焕发社会生机,赢得群众真心。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不乏失民心、损民利的现象出现,疫情之下的哄抬物价、城管治理中的暴力执法……这更加警示我们要回归赤子之心,对群众要用心、用巧心、能暖心。

保持赤子之心,坚持民心至上,对群众要用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杜甫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从无数领导干部努力践行的“三牛精神”到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宣言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把民心事挂在心上,才能抓在手上,解决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聚焦急难愁盼,用创新方式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心连心。“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就是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想为民办好事,还要创新头脑和方法,不仅要用心,更要用巧心。居家养老中心的健康码验证系统,就是通过对接市民卡和健康卡,实现实时验证,助力老年人出行;疫情之下“轧神仙”的云端举办,更是文旅行业求新求变,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鲜明例证。同时,针对企业的线上审批,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审批”,也体现了政府的创新服务。善用新技术解决“心”问题,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用好人性化、柔性化服务,以情动人,凝聚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做好民生小事不仅需要“绣花功夫”,更需要“柔性手法”。不管是20分钟限制停车位的推出,解决群众短时停车难题;还是派出所临时搭建博士答辩会场,助力其顺利上岸;亦或是为困境群体提供“爱心车站”“爱心午餐”等行为,这些从群众感受出发,情理结合,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做法,值得每个人学习和点赞。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是克服任何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的重要法宝。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念,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拥有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