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巴中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纳入巴中市“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战略,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并写入了《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2022年《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现场
建立攻坚机制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通报称,巴中立足富集生态资源禀赋,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市县同步规划、同步创建,在全省第一个实现所辖县(区)创建规划颁布实施全覆盖。截至目前,在巴中市5个县(区)中,南江县、通江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恩阳区、平昌县(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巴州区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创建成功比例位居全省首位。
同时,巴中开展建立“五污联治、六区联防、八部联动”的攻坚机制,常态化开展“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标志性攻坚战为抓手,强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021年度获中央、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激励资金2000多万元。2021年,巴中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6%。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6个国控断面均为II类,4个省控断面均为Ⅲ类以上;饮用水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目前,巴中市生态环境入库项目达69个总投资122亿元。2021年到位各类补助项目资金3.1亿元,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14个,完成5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巴中市6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绿色转化提速 推动产村景文人一体发展
据了解,巴中以绿色发展为先导,每个县(区)明确1个综合定位,1个特色定位、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编制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组团式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实行“三区同建”打造生态城乡,推动产村景文人一体发展,建立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巴中成功入选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全域试点市。并加快弥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建成了一批污水垃圾和固废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
据介绍,巴中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环境分区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85.9平方公里。成立环保法庭、环保侦察大队,创新建立河道警长制和法检两长同庭办案,2018年来,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0余件,对生态环境案件被告人判处实刑22件31人,刑事拘留17人。
精准对标补短 逗硬考核强化督导确保创建成功
下一步,巴中将对标指标解释、任务责任清单,逐项核实、逐一梳理,查找短板弱项,开展督办提示,强力督促责任单位对标补短、整改落实。认真收集、梳理、规范台账资料,健全档案资料,适时聘请国省专家现场指导,确保所有申报资料要件齐全、数据精准、逻辑严密、高质高标。
同时,巴中市生态创建办将全面加强与国家、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畅通信息渠道,协调重点工作,争取国、省层面给予巴中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巴中市生态创建办和市目标绩效办将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调度、暗访、督查,全程跟踪督办创建工作,及时通报曝光正反面典型,对创建工作决策部署未及时安排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推动缓慢的,由市目标绩效办和市生态创建办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通报,并对责任单位进行约谈提醒。强力推动创建工作有力有序、高质高效开展,确保今年一举创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