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我国第七个航天日,也是我国探索开发宇宙52周年的纪念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披露了一个重磅大消息:
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对改变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轨道,进行技术实验!
吴艳华副局长在介绍具体信息时表示,中国将建立与完善包括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对解除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威胁的可能手段,进行技术攻关,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他还介绍说,我国将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又或者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它的轨道,进行技术实验!
在全球范围内,从未听说过有哪一个国家,有如此明确的相关计划,但我们中国现在选择正式公布,则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可以实施该计划的阶段,全球领先!
在科幻电影中,经常会有小行星或陨石撞击地球,引起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如发生大地震、几百米高的大海啸等,最终导致人类灭绝的电影桥段。其实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威胁确实是时刻存在的。
据国际小行星中心数据显示,仅在太阳系内,人类就已经探明发现了超过102.6万颗小行星。有专家表示,如果一颗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普通核弹的1千倍以上!
2017年,一颗小行星撞击了我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尽管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很小,但却产生了相当于540吨TNT的爆炸当量。2018年与2019年,相继又有两颗小行星分别撞击了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与吉林省松原地区。
众所周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就有一种推测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一旦发生严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人类文明也随时都会有终结的可能。所以我国开启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是对全人类有利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这项计划恰恰表明,我们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要保护整个地球与全人类的安全,这与我们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分契合。
要想构建这套小行星防御系统,我们首先要对小行星进行探测与预警,编篡目录,研判哪些小行星会对地球产生威胁,再考虑采用何种干预手段来消除威胁、规避风险。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对应的干预手段,包括定向激光、动能撞击、武器击毁等等,以确保能够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或直接将其摧毁。这是一项系统庞大复杂的航天工程,也只有真正的航天大国才有能力实施!
在过去的2021年,中国航天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震惊世界的成绩单,包括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两批中国航天员成功登上中国空间站、祝融号火星车完成火星巡视探测、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等等。
就在不到10天前的4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圆满完成了在轨6个月,飞行183天的艰巨任务,并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今年我国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将再次刷新全年航天发射次数纪录。我们除了要继续完善空间站的建设,为载人登月计划做各项准备,探索火星和木星,还要再担负起为全人类防御小行星威胁的重任!
52年前的1970年的4月24日,我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太空,由此拉开了我们中国人探索太空奥秘,进军星辰大海的序幕。到了今天,我们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与积累已经深不见底,每一次计划的宣布,都会震惊全世界!
对于中国雄心勃勃地探索和开发太空,实现一项又一项的航天计划,美国非常焦虑不安,因为他们遏制我国航天发展的“沃尔夫”条款已经完全失效,中国的航天技术反倒越来越先进!
美国总想独霸太空,所以搞了“星链”计划,在地球近地轨道已经发射了1900多颗小卫星,并且未来目标是4万多颗,妄想在太空中给其他航天大国加一道锁链。这些小卫星随时都会有与空间站或卫星碰撞的危险。
我们的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是否会进行某些功能的扩展,其结果不是取决于我们,而是要看美国是否会有一些危险举动。我们开发出的这套防御系统的格局非常大,遏制美国独霸太空的野心,只会是其中一项很小的功能!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对这则重磅消息遐想万分,这是将开启组建中国版“地球防卫军”,或者中国版太空军、宇宙军的节奏吗?具体情况必定会有后续披露。美国已经组建了太空军,我们中国当然也不会落后!
太空浩瀚,征途漫漫,52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又站上了新的起点。中国即将拥有“斗转星移”的能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终于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