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富县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人看好共享单车项目的投资,简单灵活,收益也快,搜索、扫码、解锁,几个简单的操作后,就可以骑着共享单车上路,这也成为许多人新的出行方式。但在这简单便捷的出行方便的同事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个十岁男孩连续扫了三四辆共享单车的开锁钮后,终于打开了一辆共享单车的车锁。共享单车上配备了一个长约40厘米、宽和深约20厘米的金属车筐,为了方便骑车人放置物品。“车筐配备一个安全头盔,但是无人佩戴,把安全置之度外”。
在富县的大街上随意都能看到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的身影,有的未按照交通信号灯提示逆行、有的追逐打闹。”北教场十字路口路交界处的一名交通协管员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便会善意地提醒,但是有时候却会换回一句“关你什么事儿”的回呛。“骑不太远,就是带着孩子去体验。”一名父亲带着5岁的男孩刚刚从小区门口出来,男孩与父亲面对面反坐在车筐上,下垂的双腿几乎要触碰到车前轮。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这名家长并不在意。“他扶着车把,我扶着他慢慢骑,没什么事儿。”
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出行,也演变成为一些小学生的“玩具”;不管是在小区里,还是马路上,一到放学之后,学生就骑着车子追来追去。”
然而,儿童骑行共享单车引发的事故也时常发生,有些儿童因此受伤,甚至死亡。如何让共享单车在给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不沦为危险的“儿童玩具”,又该如何保护那些共享单车上的儿童?
许多家长谈起这些现象直摇头,虽然出行方便,但是对孩子的安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一旦急刹、碰撞、突然偏离等意外发生,孩子就会有危险。而大街上到随处都能看到学生孩子的未带头盔骑着共享单车在公路上嬉戏,对安全满不在乎。意识淡薄,但是至今未见相关单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未带头盔警示做出治理。
是孩子对安全的忽视,还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望相关部门对于孩子的安全得以重视应该出行相关措施。
上海曾有一名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就是骑着共享单车被大客车碾轧身亡,类似的案例在多地不断发生。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等到意外发生时才有所意识,就一切都晚了。
12周岁以下的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遇到他们使用共享单车时,主要以教育劝说为主。但是对于辨别是否为12周岁以下儿童比较困难,不能做到每个儿童都进行询问、劝阻。
在现实看来,教育部门应对学生加大法规宣传、普法教育,让家长、学生都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涉及12岁以下儿童禁骑条款。交通部门在发现12周岁以下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不仅要进行及时劝阻,还要采取相应措施,“逼迫”儿童不再骑行。教育部门、交通部门与共享单车企业可以联合发起“共享单车文明使用”倡议书,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督促未成年人正确使用共享单车。“也可以尝试对其家长进行追究处罚,使得家长及孩子都有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让12周岁以下的儿童远离遍地开花的共享单车,总要胜过在出现事故伤害后,追究事故责任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