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数量与上牌

发布时间 :2022-04-30

​​电动自行车取代了自行车,渐渐多起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猛增。于是,就有了电动自行车上牌的要求。那么,是不是电动自行车很危险,经常出车祸,才会上牌的?

表面上看是这样,可以统一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可以对电动自行车的行车规则进一步规范。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当然统一管理会减少车祸几率,当然规范化行车会减少违章次数,但很多年以来,电动自行车就从来没上过牌,为什么现在要求上牌了呢?

因为汽车数量已经达到顶峰。汽车以前是奢侈品,后来汽车便宜了,人们挣钱也多一点了,就有很多人买了汽车,不但要考驾照,还要买保险,掏养护费,带动了轮胎、钢铁制造、座椅、坐垫等行业的发展。而当汽车数量达到顶峰的时候,更新乏力,上交的钱也不是很多,或者说,很多利润已经被用在了别处,就要用电动自行车行业来弥补利润差距。或者说,电动自行车行业是养肥了的行业,正好可以下手了。但下手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不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于是,就有了戴头盔标准,只是热闹了一阵就偃旗息鼓了。后来才慢慢实行,要给电动自行车上牌,还要让骑电动自行车的人戴上头盔。

规模庞大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要面临上牌的规定,人们只要骑电动自行车,就要上牌照,就要戴头盔。但是,仅仅是上牌照那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而是上了牌照之后,就有了执法的依据,也就有了罚款的收入来源,还有就是促进保险业的发达。很多保险公司就可以直接接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上缴的税收也是十分可观的。当然,头盔制造业也会兴旺发达,要是头盔质量差,经常坏掉,那么头盔的更新换代就会加快,人们就会频繁购买头盔,头盔制造商以及原材料供应商就会赚得盆满钵满。而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是一个大的行业,也和汽车行业一样,直接带动轮胎制造、钢铁制造等行业,并且长盛不衰。要是电动自行车不耐用,尤其是电池不耐用,更新换代很快,就会让很多生产电动车的厂家以及电池生产厂家和原材料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商人们赚了,而主管部门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那是不合规矩的。于是,主管部门就要出手了,以电动自行车出车祸多为借口要整治电动自行车行业了。给电动自行车上了牌照,骑电动自行车的人就不能随便闯红灯了,偷盗电动自行车的人也不能逍遥法外了,骑电动自行车而不戴头盔的就要被查处了,如此才能规范化管理,才能打好一定的收费基础。

鉴于电动自行车数量规模太大,要是上牌照收费就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毕竟,骑电动自行车的人大多数都买不起汽车,钱不多,出点钱就心疼。而买汽车的人消费层次比较高,不在乎一两百块钱,当然汽车交的各项费用就多一些,也就贵了不少。而电动自行车本身就不贵,要是再交一些管理费或者保险费,就会让人们产生怨言。但是,管理部门应该是有策略的。从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就可以看出来,只是上牌,并没说要交钱,也就是说,只是规范化,统一管理,为以后统一收钱做准备。

要是电动自行车也加入了保险,人们就会发现保险业更加兴旺发达了,有关部门收的税收也就多了起来。可以说,前些年放任电动自行车发展,纯粹是在养活这个行业,要把这个行业养大了,养强了,就可以收费了。而收费的前提是统一化管理,以免被人钻了空子。可以说,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太大,电动自行车数量太多,任何收钱的政策操之过急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甚至产生不良影响。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电动自行车从来没上过牌照,也从来不会有什么额外的费用,只是充电费点电钱,维修的时候花点小钱,换电瓶需要花点钱,其余的都不用掏钱。比起汽车来,花钱少多了。于是,很多人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几乎家家都有,甚至一个人有好几辆电动自行车,主要还是便宜,适合国情,也不会产生太多额外的费用。

要是电动自行车上牌照了,以后还要收费了,买电动自行车的就少了吗?当然不会。只要收费不多,买电动自行车的人照样不会减少。也就是说,给电动自行车上牌照以及以后打算的收费并不会减少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而只是为了收费而已。毕竟,这个行业已经养肥了,再不收割,就可能再也不能收割了。

要是电动自行车没有普及,挂牌、收费就不会出现,而是放宽限制,让人们尽情购买,直到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别,才会出现所谓的规范化管理。至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不必要的麻烦,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真正的目的……​​​​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