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报道丨“西大门”守护者的“全天候”

发布时间 :2022-05-04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在不经意间感动你——他们是逆行坚守的医护人员,是守护安全的人民警察,是重点项目的建设者,是勤劳朴实的环卫工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劳动者。


 

“西大门”守护者的“全天候”

 

——记者蹲点记录双岛卡口交通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一天

 


 

时间:5月3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有风

 

5月3日,是“五一”假期返程高峰期的第一天。在新建的双岛卡口交通服务站,记者见到了来自环翠区交通事务发展中心安全服务科的周筱钧。自3月8日驻守服务站至今,周筱钧只休息过两天。

早上7时,当隔壁屋的“大白”们前往卡口进行人员轮换时,周筱钧正和同事们绘制着新图纸。“这里是外来车辆进入市区的主要通道之一,算是威海的‘西大门’,所以我们还想继续优化一下现有的查验流程和场地,尽全力守好这道门。”周筱钧说,和“冲”在一线的查验组不同,他所在的交通组主要负责统筹调度、现场决策和后勤保障,更像是“后方大脑”。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个码变了,我现在出不去了。”就在周筱钧和同事们商量如何优化时,屋外响起了声音。抬头望去,只见,拉起的警戒线外有人正举着手机,焦急地探头望过来,被举起的手机上还有一个显眼的红色“X”。

图片

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协调解决突发事件,也是周筱钧和同事们的工作之一。而每天处理几十起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也让周筱钧积累了一肚子经验。只一眼,他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你开的是货车吧,这个码是因为你逗留超时才变的。”

原来,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货车,在驶离服务站时“通行码”将进入倒计时。规定时间内,司机不能离开驾驶室且要完成货物装卸,方能持“绿码”离开。“超时”则需向此行目的地所在镇街解释原因并由镇街进行“续”时。不断的沟通、协调中,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在没人前来问询的空隙,周筱钧迅速扒拉几口盒饭,就又进入了“工作状态”。下午两点,服务站内的车辆明显多起来。“2号光是进入,我们就记录了3000多辆。今天下午到明天上午是最高峰,预计会更多。”穿好防护服,周筱钧向着私家车停放区走去,和查验组一起登记起车辆信息。“虽然大家不是一个单位,但目标是一致的,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周筱钧说,双岛卡口交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其实来自50多个单位,除交通组、还有查验组、消防组等。其中,交通组共7人,24小时全天在岗,随叫随到;查验7个小组每组10人,每6小时一轮班……所有人均实行闭环管理且不得随意外出。

太阳从头顶滑向西侧,天空渐渐染上橘色。脸上被口罩勒出印子的周筱钧已经为近百辆车登记了信息,脖子累的有些抬不起来,但想着身后的千家万户,他招招手,又记录起了下一辆:“我们是守护威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多做一点,大家也许就再安全一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文字、图片、视频记者:曲黎悦​​​​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