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的《源》和《夏野了》,跨越了两个夏天的风又吹到了心间

发布时间 :2022-05-05

​​《源》《夏野了》两张夏日专辑,

为夏天增添了许多美好。

两个夏天的不同专辑,

源自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背景,

跨越了两个夏天的风又吹到了心间。

《源》是包含一切的流动的生命。源是水源。

音乐能量如同水一般亦柔亦刚,温柔时抚慰人心,强烈时震撼耳膜。王源在创作上源源不断的灵感也流淌成自在漂浮的音符和棱角分明的文字。源是根源。生命的最初形态是无助和孤独的,他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跨越代际,我们都无法对外宣泄的孤寂感,那些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轻与重,都被十八岁的王源狠狠挖掘。

在王源十八年的旅途中,路过了无数的风景。在这些风景里,林立着破碎与孤独,也流淌着温柔与心动,像是一场旅程,也像一场冒险。我们用瞳孔目击自己的内心,抓住了自己的心跳,听到了生命的热烈与孤寂。而音乐正以水的各种形态,汇聚、凝结、流动、倒映贯穿整辑,流向无数的听众,流向广袤和无垠。

《夏野了》则更倾向于音乐的自由与自我的实践。人生就是把认知与实践相联系,消化,输出再重组,在斑驳的信息潮中,我们获得了审视世界的理性钥匙。

尽管多种被激发的感受热烈角逐,多重被体察的样态在矛盾中对立,但我们的“认为”,最终都会趋向于一个个普遍常识和俗成定义。然而,词语和词语并不一定组合成诗,音符与音符亦不一定交织成旋律。

如果所有规范操作的模式被打破,所有既定经验的场景被抛开。情绪归于自由、认知归于感受、表达归于内心时,是否,会发生新的相遇?

视线之内:我们每个人都不只是自己;

换个角度:对于“我”,也不会只有唯一的认识与解读。

《夏野了》与《源》,两张专辑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再次相遇。

18岁的《源》倾向于自我的表述与展示,《夏野了》则更倾向于一种将已吸收的对外转化传达自我思想的过程。

两种不同阶段的音乐相互碰撞交流后,展示出更具思考性和哲理性的过程,同时也向我们传达出王源的成长。


作者 | 小寒

图片 | 王源工作室

编辑 | 暖暖​​​​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