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称赞“掏粪厂长”

发布时间 :2022-05-17

​​        

        王光明,一位普通的退役军人。在部队里,他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飞机维修技术干部。因先进的思想、认真的态度、精湛的技艺,在部队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军人、优秀共青团员、技术能手等,并两次荣获三等功。2005年转业后,他选择了市容环卫行业。2007年宁波粪便处理厂(现为生化处理中心)技术改造升级,他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建设,也由此与粪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选择了“与粪便”打交道,十多年来他主动担当、敢于创新,通过技术改进以节省财政支出,坚持理念创新将粪渣变废为宝,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一改厂区旧面貌

        2007年市粪便处理厂扩点改造,为提高粪便处理工作效率、提升厂区安全管理水平,王光明对设计图纸从头到尾研究了数十遍,在他带领下,对厂区电气化系统进行了改造,将电器设备迁移到管理房,并在车间主要监控位置布设视频监控,管理人员通过中控设备对各处理仪器进行方便控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消除了安全隐患。不仅如此,他还着力防止粪便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臭气扩散到周边居民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增加密闭、除臭设备,合理种植草坪、灌木、乔木等,现在生化厂的面貌一改传统旧貌,成为了“花园式厂区”。目前,偌大的一个厂区现有职工仅4名,而且面对每天庞大的处理量,只需1名工作人员坐在中央控制室通过控制按钮远程控制设备运行、大屏幕监控各环节运行来执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依托生化处理中心,他在2012年着手建设环卫教育基地,当年10月建设完成,并由宁波市文明办、市城管局、市总工会等领导共同揭牌。结合工作实际,将宣教基地定位于向广大市民展示粪便的收运、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让参观学习的市民能够全面了解粪便处理和市容环卫的其他重点工作。环卫宣教基地建成运行后,多位市领导莅临指导,30多个城市的同行、20余所小学的师生和家长组团前来参观学习,总参观人数近万人。

 

​人人称赞“掏粪厂长”

        几十年来,掏粪工人时传的故事一直被全国人民传为美谈,作为宁波环卫人之一的王光明以时传祥为学习榜样,始终践行环卫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行业精神。

        虽然现在生化厂运行良好,工作轻松,但在设备运行初期,试运行中的设备经常会出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立即查到原因并迅速解决,否则工作将无法开展。因此当时的王光明每天凌晨五点到厂,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这么多年来,特别是厂区刚建成试运行期间,王光明几乎没有周末,而像这种顶着恶臭、清理管道堵塞的事情每月最少一次。

        2009年1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晚上11点,累了一天的王光明刚刚躺下,这时厂里值班人员打来电话,反映污泥脱水进水管道堵塞,生产线处于半瘫痪。电话一挂上,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厂里,来不及换上工作服就直奔现场。经勘察确定因进场粪便中固体杂物太多而堵塞管道。由于管道都是密封的,无法利用高压水进行疏通,因此必须要拆开阀门,打开管道,然后再用人力清除杂物。但值班人员要在中控室时刻监控生产线,王光明只能一个人,将螺丝一颗颗拧开,然后一勺一勺、一桶一桶地清运粪便和杂物。当工具使用不便时,他干脆就用手伸进管道内去掏挖,经过几个小时,终于把堵在管道内的杂物全掏了出来。这时,他的身上也沾满了粪便,但他没有丝毫的抱怨,直了直酸痛的腰,继续把螺丝一颗一颗地装上,直到生产线全部正常运转,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此后,同事们便亲切地称他为“掏粪厂长”。

钻研“折腾”变废为宝

        为提升厂里设备的效率,经他手改造的地方不胜枚举,不仅实用、省事,还为国家每年节约行政开支。为解决污泥脱水系统的絮凝效果不佳的问题,细心的王光明发现了问题症结——搅拌机叶轮搅拌不充分,他经过反复改造、实验、调试,在适当加长叶轮的基础上调整搅拌角度,搅拌力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搅拌变得更加均匀。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运行,实践证明改装非常有效,使得絮凝剂使用节省量达到了10%以上,按一年的使用量来计算至少节省10万元。为了对粪渣资源化利用进行深度研究,利用生化厂产生的颗粒粪渣进行小青菜的盆栽实验,实验表明施用颗粒肥对提高小青菜产量有显著提高。2014年9月,他又将粪渣除臭作为新的课题和宁波大学开展合作,并开始在大田示范施用颗粒肥实验。2015年,“粪渣资源化利用”项目还获得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粪渣资源化利用项目。

军人本色勇于担当

        2020年初,全国各地都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随着疫情的逐步加重,全国上下从口罩、防护服到消毒水,所有的防护用品都处在紧缺的状态。为解决全市环卫部门消毒水紧缺的问题,王光明肩负起了生产消毒水这个重任,“这个不难,看一下说明书就会用了。”王光明在接受任务时,一如既往的谦虚和踏实。话虽这么说,但他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早一点制作出消毒液就能早一点派上用场,大家都等着这些消毒水呢。经过不到半天时间的安装调试,一台能够24小时不间断生产消毒水的设备便正常运行起来。在消毒水刚开始生产的24小时里,他带领干部职工坚守在机器边,直到机器过了磨合期,设备进入常态运行后,他们才安心地回家休息。不仅如此,在面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物料缺乏,他利用单位内仅有的铁架和塑料桶等材料,亲手制作了一台特殊的“消毒装置”,要求进出生化处理中心的粪便运输作业人员及时进行消毒,还在现场加装了消毒装置,定时对处理设备进行消杀。

        王光明还是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应急救援中队的副中队长,在抗击台风、出扫冰雪的关键时刻,他带领队员随时做好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准备。

        2012年元旦放假期间大雪纷飞,王光明赶紧召集队员,将十几吨融雪剂装车,元月3日下午,扫雪车、融雪车、除冰车就提前整装待发。晚上,雪越下越大,市城管局应急指挥中心一声令下,王光明和应急救援中队的同志们在庆丰桥、外滩大桥、青林湾大桥、柳汀立交桥、江厦桥、永丰桥等市区几座主要桥梁上开展除冰雪作业、播撒雪融剂。半夜,在即将完成任务时,市城管局应急指挥中心传来命令,明州大桥积雪封道,必须马上上桥除雪。王光明和队员们顾不得又累又冷,马上和同志们一起装上十多吨的融雪剂,前往明州大桥,一直干到凌晨五点,直到交通恢复正常。稍事休息,六点多钟,王光明再次来到市中心的几座主要桥梁进行作业,铲除积雪,对结冰路面喷洒融雪剂。王光明说,自己累点无所谓,当看到车流滚滚,市民能够平安出行,自己内心是由衷的自豪和满足。

        在王光明的带领下,宁波市生化处理中心的工作业绩受到上级领导和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先后荣获宁波市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安康杯”竟赛优秀班组、宁波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以王光明名字命名的“王光明工作室”于2014年11月被省总工会、省科技厅联合授予“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王光明本人更是获得多项荣誉:2012年荣获宁波市抗台救灾先进个人;  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获“2013年度最美宁波人”提名奖、“2013年度十佳最美城管人”荣誉称号;被省住建厅评为2014年度“最美建设人”,在 “最美浙江人——2014年度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获得“提名人物奖”;2015年4月9日,王光明还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第217期封面人物,被评为中国好人;2016年6月,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被评委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