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计划

发布时间 :2022-05-18

BioArt人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组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所院”),创建于 1957 年,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是隶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主要从事血液病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制定血液病诊疗技术规范,开展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新药物的评价研究和医学转化。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自2010年评选起连续十二年获得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血液学)第一名;自2014年评选起连续八年获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血液病学)第一名。所院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承担着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产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序号

需求科室

需求岗位

需求数量

岗位要求

1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邱录贵课题组

科研助理

1

1.理学博士,血液学、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领域。

2.有生物信息背景者优先。

3.完成博士后训练。

2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元富课题组

科研助理

1

1.细胞生物学或免疫学或药理学专业。

2.参加过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发表过高水平第一作者论文。

4.完成博士后训练。

3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小彤课题组

科研助理

1

1.完成博士后训练,其论文工作与造血干细胞或白血病相关。

2.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等专业。

3.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者优先。

4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圆课题组

科研助理

1

1.分子生物学、药理学(肿瘤药理方向)、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研究论文(IF>5)。

3.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者优先。

4.完成博士后训练。

5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韦俊课题组

科研助理

1

1.具有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等专业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训练。

2.有较强的科研背景,能独立承担和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

3.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排第一)在高水平期刊(影响因子>10)上发表过科研论文1篇及以上。

6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书权课题组

科研助理

1

1.具有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或实验血液学等专业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训练,有血液系统疾病研究经验者优先。

2.有较强的科研背景,能独立承担和开展课题研究。

3.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科研论文。

博士后

1

1.具有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或实验血液学等专业博士学位,有血液系统疾病研究经验者优先。

2.有较强的科研背景,能独立承担和开展课题研究。

3.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和论文撰写能力。

7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洪课题组

博士后

1

1.具有生物医学科研背景,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2.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与敬业精神。

3.已取得较好科研成果,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

8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程辉课题组

博士后

1-2

1.年龄30周岁以下,博士毕业1-2年内。

2.血液学和干细胞专业,或者有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

3.在血液学和干细胞领域发表>10分以上SCI者优先。

9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祥课题组

博士后

1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2022届毕业生,医学、生物学等专业,英语六级(500分以上)。

3.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者优先。

10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家喜课题组

博士后

2

1.35周岁以下,发表1-2篇SCI文章(IF≥5)。

2.生物学、基础医学、免疫学等相关专业,有干细胞、血液病研究背景者优先。

11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莉红课题组

博士后

2

1.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或具备丰富的小鼠实验经验。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生。

4.至少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

12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平课题组

博士后

1

1.具有单细胞组学、生物信息学、血液学等相关科研背景,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2.能独立承担和开展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

13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程涛课题组

博士后

1

1.年龄35周岁以下,博士毕业1-2年内。

2.血液学和干细胞专业。

3.在血液学和干细胞领域发表>10分以上SCI者优先。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再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需求岗位及有关要求如下: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1.邱录贵:二级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PI,同时兼任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医学主任。目前担任: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Blood Advances》编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国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获得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以及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天津名医等荣誉。邱录贵主任在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精确诊断和预后分层基础上的整体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经验,在淋巴系统肿瘤的遗传学与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是我国淋巴肿瘤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承担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基金项目20余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6项课题。科研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余篇(总IF超过500分,被引用近3000次),综述/专论等12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与10余部专著的编写。

淋巴肿瘤基础与精准干预课题组依托于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围绕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淋巴系统肿瘤,开展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研究。课题组现有正高4人,副高6人,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专职研究员1人、主管技师2人,在读研究生16-20人。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自然面上及青年基金6项、院校医学创新工程项目等12项课题研究,研究经费近1000万元。牵头组织Ⅰ-Ⅲ期新药临床试验项目二十余项。

研究方向:淋巴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策略。

2.许元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至2007年期间,先后4次赴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进修和长期访问。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研发项目,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医科院创新工程重点课题、天津市2019年度“131”创新型人才团队和横向课题。至今已发表论文70多篇,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JCI、JBC和PNAS等杂志上(第一或通讯作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

研究方向:天然免疫、免疫炎症性疾病及干预研究,近期的研究集中在中性粒细胞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天然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3.马小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细胞生物学会理事。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在Blood,Cancer Research,Haematologica,Stem Cell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先后承担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项目,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作为研究骨干参加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及白血病发生机制。通过对正常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造血微环境调控机制的研究,深入阐释正常造血干细胞的维持、恶性转化过程,造血微环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4.周圆:博士,研究员,药理学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双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Edouard Herriot 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2011年获得英国癌症研究院资助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肿瘤研究中心深造。先后在Leukemia, Haematologica, J Clin Invest, Cell Death Differ,Am J Hematology 等杂志发表SCI文章40余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项,医科院平台建设项目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

    研究方向:髓系肿瘤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骨髓微环境异常在血液系统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5.韦俊: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PI,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长聘系列教职助理教授岗位。2008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8年在美国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至2021年先后任职Staff Scientist和Scientific Manager。对T细胞免疫和肿瘤免疫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2019,2021),Nature Immunology(2016),Biomaterials(2012),Journal of Immunology(2013,2014)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和综述10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在Cell,Cell Metabolism,Cell Research,Blood,Hepatology,PNAS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

研究方向:以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为主要研究方向,运用基于CRISPR-Cas9的功能基因筛选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及小鼠疾病模型,研究在血液系统疾病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命运与功能变化的调控机制,以及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或其它微环境细胞的相互作用,以期研发新型的免疫干预疗法。

6.饶书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沈岩院士/许琪研究员),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长聘系列教职助理教授岗位。相继在美国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和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开展博士后科研训练。其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治疗研究,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Stem Cell、Genome Medicin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chizophrenia Bulletin、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和Human Gene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以合作者身份在Nature Genetics、Neur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论文被包括Nature、Science、Cell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在内的期刊引用500余次。其课题组与国内外多个实验室(Harvard Medical School、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和Yale University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

    研究方向:1)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血细胞(尤其是髓系细胞)的发育调控;2)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以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

7.王洪:王洪研究员在世界顶尖儿童肿瘤研究所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中心完成博士以及博士后的系统培训,于2017年被破格提拔为该中心资深蛋白质组学研究员。目前已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同时任职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中心主任。王洪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前沿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的开发和多组学整合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备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背景,掌握包括尖端质谱技术、多组学、计算生物学等前沿核心技术和研究方法。主导研发了多个世界范围内领先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研发的最新技术一经推出后迅速被各个领域的专家采纳和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癌症、血液学、免疫学、脑科学等方面。以主要完成人和参与者参与六个美国 NIH 资助的课题,总经费超过三千万美元。相应的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 Cancer Cell(IF:31.7)、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IF:14.2)、Genome Biology(IF:13.6)等多篇权威杂志发表;同时以共同作者在 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Immunology 等上发表论文19篇,总计影响因子300+,并申请国际专利一项。相关成果被包括 Nature、Cell 等大量顶级期刊引用和高度评价,被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等权威学术媒体报道,获得诺贝尔奖得主 Peter C. Doherty、美国 Wade Harper 院士和加拿大科学院 Li Liang 院士的推荐,甚至被美国金融和股票市场媒体 MarketWatch 跟踪报道,显示了所研发技术的巨大科研前景和临床转化价值。

    研究方向:临床血液蛋白质组学。

1)对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各种血细胞在正常和疾病中的大队列临床样本筛查。

2)通过大队列临床血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筛查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Biomarker。

3)通过超敏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探索外泌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血细胞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8.程辉: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独立PI,协和准长聘助理教授(正高),博导,中以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理学会青年委员和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Cell Biol、J Clin Invest、Blood (2021, 2015)、Leukemia (2020, 2016, 2014)、Nat Commun、Cell Rep、Haematologica (2020, 2019)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和综述20篇,以合作作者在Nat Genet、Cell Stem Cell、Immunit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2019年国家优青和天津市杰青、2018年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医学新锐、2016年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和协和新星。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待批)、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15年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国内专利2项,国际专利3项。

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HSC)及其微环境。

9.王建祥: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批长聘教授,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1994年至1999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白血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曾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白血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探究白血病的发病机理、靶向治疗和预后危险度分层治疗,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白血病细胞的嵌合性抗原受体(CAR)及其修饰的T细胞(CAR-T)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

10.周家喜: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院所长、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分会理事、天津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承担并参与国家重大研发子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解析人类造血分化起始以及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发生过程的机理和策略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最后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JCB、PNAS、Cell Reports、Stem Cell Report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科研论文近30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发生和功能改变,同时探索利用多能干细胞规模化生产血小板用于输注的应用研究,开发血小板相关系列产品。

11.石莉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Stem Cell (2020、2021)、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文章10余篇。研究成果受到领域知名专家的高度认可及推介,专文评述指出其研究开辟了细胞异质性生理病理研究新领域,将对人早期造血发育、疾病及血细胞再生等产生重大影响。现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实验血液学常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青年委员及天津市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理事会副理事长等,国际知名期刊Cell and Tissue Research的编委。获得了国家引进人才青年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诱导多能干细胞向人红细胞发育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和红细胞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12.朱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ell Biology、Blood、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支持,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等称号。实验室主页:http://www.pzhulab.com.

研究方向:实验室结合单细胞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以生理和病理血液分化系统为模型,研究表观遗传与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在细胞分化及发育过程中的复杂调控网络。

13.程涛:程涛教授主要从事血液学和干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造血干细胞数量、质量以及微环境调控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开拓损伤与疾病环境下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新领域,提出造血再生新理论,建立干细胞应用和基因治疗新技术。阐明了在白血病环境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与恶性细胞的竞争规律及部分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Cell Stem Cell、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s、Leukemia、中国科学、中华血液学杂志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主编和参编中英文专著10部。并荣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担任国际实验血液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等学会职务,曾经或长期担任Blood、Leukemia、Experimental Hemat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Blood Advances、Stem Cells、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多种国内外著名杂志编委或副主编。

    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生物学。

招聘要求及薪资待遇

 

1.科研助理岗位:

1)根据国家和单位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按国家政策缴纳五险一金,并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相关规定发放工资待遇并享受其它福利待遇。

2)留学归国人员符合条件的可按所院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执行。

3)可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级课题。

4)根据天津市“海河英才”政策,如符合相关条件,可申办人才绿卡;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享受天津市博士后来(留)津专项资助(现标准为20万元,以入职当年文件要求为准)。

2.博士后岗位:

1)根据国家和单位有关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待遇35万元/年左右(税前)。

2)支持申请各类基金和人才计划,诸如“博新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鼓励参加各种国际、国内领域内顶级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3)如符合条件可申报获得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天津联合资助。

4)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出站后留津全职工作,可享受天津市博士后来(留)津专项资助(现标准为20万元,以入职当年文件要求为准)。


招聘安排

单位将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初审,通过初审的人员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笔试、面试事宜,请应聘者注意查收邮件并及时回复,未回复者视为放弃应聘资格,未通过初审者不再另行通知。


简历要求

1.应聘材料:(1)请应聘者登录官方网站www.chinablood.com.cn专业版-人才招聘-招聘信息-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计划(一)(二)中下载并填写应聘登记表。(2)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请按照要求一并提供。

2.应聘登记表应为word格式,就业推荐表、成绩单等证明材料请直接插入word中,word文件大小应为15M以内,请勿以压缩包格式发送。

投递简历请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邮件标题与应聘登记表二者均需要以“序号-应届/往届-应聘科室-应聘岗位-学校名称-学历-专业名称-姓名”格式命名。例:1-往届-韦俊课题组-科研助理-某某学校-某某学历-某某专业-张某。

4.不按规定模板、不符合要求的简历视为无效,只接收电子版应聘材料。

5.应聘登记表中各项信息需完整、如实填写;如有不实,一经查证,取消应聘资格。并请认真详细撰写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请勿重复投递。

6.收取简历仅用于面试参考,无论最终是否录取,简历一概不退还。


其他说明

联系人:袁老师

联系电话:022-23909037

所院官网:www.chinablood.com.cn

申请材料

 

投递简历请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历投递请有意向者将申请材料发送至):
https://jinshuju.net/f/ZqXwZt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