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社会逐步朝向与病毒共存的方向发展,居酒屋门口的红灯笼总算又开始亮了起来。讲到居酒屋,大家印象中的居酒屋,都得在门口挂上一盏红灯笼,要不然就没有居酒屋的氛围。在中国也有不少的日本居酒屋或是拉面店,也都会挂上红灯笼,毕竟像不像三分样。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居酒屋与红灯笼画上等号,其实是在二次大战之后,在江户时代以前,红灯笼代表的是驱魔避邪,跟居酒屋没有什么关系。新宿御苑附近有一家二战之后开幕的居酒屋老铺叫做「红灯笼」,现在的老板春山仲培今年 50 岁已经是第四代传人,据春山老板说:「当时会取红灯笼的名字,也只是要让客人容易记而已。」
战后新宿黑市的小吃摊 红灯笼成为象征
根据早稻田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桥本健二的研究,日本刚结束二次大战没多久,包括东京在内的许多都市,都还是满目疮痍,到了晚上更谈不上路灯这些公共照明设备。许多人推着推车放着炉灶以及碗筷桌椅,在被炸毁的车站附近,摆小吃摊卖些汤汤水水的餐点还有便宜酿造的烧酒,这些摊子为了照明,会挂起灯笼,一方面招揽生意,一方面也让客人吃饭用餐的时候能够方便点。新宿车站西口的「思い出横丁」附近曾经是当时东京最大的黑市集散地,战后的日本人,为了生活,会把一些来源不明的商品,拿来这里交易。换了钱就会在挂着红灯笼的小吃摊,叫碗拉面顺便喝个小酒。渐渐的「红灯笼」就与「大众酒场」或是「居酒屋」划上等号。
江户时代的招牌 没点灯笼就是打烊
岐阜市历史博物馆的大冢清史馆长说:「江户时代就开始有店家会在门口挂上红灯笼,但是不像现在仅限于居酒屋。」大约在 18 世纪中后期,当时的江户街头会出现在长条圆形的红色灯笼,店家会用毛笔写上店里贩售的各式商品,这些灯笼也被称为「看板提灯」。如果从歌川广重的「木曽海道六拾九次之内 关ケ原」的浮世绘上看,就可以找到在人来人往的交通要冲上的茶屋门口上有着一盏挂着「名物 佐藤麻糬」字样的红灯笼,当时的红灯笼有点像是现在日本餐馆门口的暖帘,只要灯笼展开亮着,就表示营业中,如果灯笼收起来就表示已经打烊。这时候居酒屋还没有在日本社会出现,红灯笼只是日本街坊商店招揽客人的方法之一。
从明朝传入日本 红灯笼可以驱魔辟凶
日本的提灯灯笼大约是在 1360 年左右从中国明朝传入,日本人又在和纸做成的灯笼上涂上红色当成寺庙举办庙会时的照明,大冢馆长说:「古代日本认为红色有驱魔避邪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在东京浅草寺的雷门挂着一盏由松下电器的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寄附的大红灯笼。这盏红灯笼最早出现在江户时代的宽政 7 年(1795 年)从当年流传的浮世绘可以找到这盏红红大灯笼的身影。但是到了幕府末期,东京街头跟着动荡不已,浅草寺雷门的这盏红灯笼意外地被烧毁,直到 1960 年才由松下幸之助发愿出资,找了京都专门做灯笼的高桥提灯制作,红灯笼才又挂上雷门。现在随着年轻人追求「昭和风情」,昭和时代居酒屋的红灯笼开始出现在许多卖场或是美食街,就连高桥提灯这样手工制作灯笼的老铺,订单也难得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不过高桥提灯的营业部长丸山弥生说:「提灯灯笼原本应该是生活用品才对,与其被称为传统产业,更期待灯笼可以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今年年底日本国境也许能完全开放,到时候找一家挂着红灯笼的居酒屋好好把失去的这两三年找回来,应该是很多人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