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水长:倾心驻守,将帮扶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 :2022-06-07
​​图片

扎根乡村热土的姚水长(右)

 

2011 年春,姚水长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十一年来,他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现在,他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公安局旁海镇派出所教导员、水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17 年到水寨村驻村以来,姚水长带领村支两委和广大群众修建道路、发展产业,出色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于2021 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称号。

 

公正执法有温度

 

 “姚水长同志工作认真,脚踏实地,关心同事, 业务能力较强,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 爱岗敬业,是同事们眼中的‘业务能手’。”凯里市公安局旁海派出所副所长、交警中队中队长刘涛提起姚水长就赞不绝口。。

 

2014 年3 月,姚水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出任凯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旁海中队中队长,主要负责旁海镇和凯棠镇两个乡镇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他到任之后,针对辖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滞后的情况,第一时间进行了科学管理、周密安排,带领全队人员进村入户、进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累计50 多次。

 

2014 年5 月的一天,姚水长带领两名队员到凯棠镇执行查车任务。执法过程中,他看到一男子把一辆无牌二轮摩托车停放在超市门口,正准备依法查处时,该男子却驾车走远了。“当时我开启执法记录仪, 看到了他的图像,通过一天的排查,终于在凯棠镇火香村找到了他。”姚水长回忆说,该男子名叫张华, 其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和爷爷奶奶在家生活。

 

姚水长依法将车辆扣留后,张华70 多岁的爷爷以为孙子犯了很大的事,一直跟姚水长讲情。“大爷, 我们也是为您的孙子的安全着想。等手续完成后他可以把车领回去。”姚水长耐心地跟老人解释。

 

看到眼前的民警如此耐心细心,老人最终表示理解,张华也在姚水长耐心地教育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不合法上路,存较大安全隐患,不禁一阵后怕。他对姚水长说:“今天,您可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以后,我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完善摩托车手续!”

 

2014年,姚水长积极开展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20次,暂扣无牌无证摩托车300余辆,行政拘留10人,追回被盗摩托车35辆,协助抓捕盗窃车辆嫌疑人1人。短短几个月时间,姚水长所管辖乡镇的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交通秩序井然。

 

2015年5月,凯里市开展整治醉驾和无证驾驶专项行动,姚水长从旁海交警中队被抽调回凯里市交警大队负责该项工作。仅2016年1月至8月期间,他就带领民辅警办理危险驾驶案件78起,行政拘留案件110人,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从根源上得到了改善。

 

帮扶致富有思路

图片

2021年,姚水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3月,正是脱贫攻坚关键时候,姚水长带着组织的信任,告别了有孕在身的妻子,从交警大队岗位上来到旁海镇水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水寨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2017年之前,该村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村级产业更是寥寥无几,摆脱贫困是村里所有人的渴望。为摸清水寨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姚水长从走家串户熟悉村情开始,虚心向老党员、老村干征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意见;认真向产业能手、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扎实深入村寨角落、田间地头,与村民倾心交谈,拉家常、谋发展,为水寨村“把脉问诊”找准“病灶”。几个月下来,姚水长的足迹遍布全村6个村民小组所有贫困户。

 

“走完水寨村后,发现村民们对改善村里交通道路的愿望非常强烈。”姚水长说,这让他有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想要富,先修路!

 

但先修哪条路呢?姚水长再次与村支两委进行商讨。“村里大堡组拥有一定的发展产业优势,就在大堡组修建一条产业路怎么样?”在讨论中,姚水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村支两委都表示赞同。

 

然而,多方的支持并没有彻底消除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重重困难。20世纪90年代末,大堡组自筹资金修通了进寨公路,对占用的土地按面积折算成谷子,平摊到每户头上,每户每年都要将自己该出的谷子给被占用土地的人家,这一直由全组村民负担。因此,新修的道路如果没有补偿,谁家也不愿让出土地,但村民的要求则是修路占用的土地必须无偿使用,不能再背负新债。解决村民修路所占用的土地问题迫在眉睫,姚水长不分昼夜入户做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走访,一次性补偿6家被占用的田土,终于解决了遗留了20年的难题。

 

此外,姚水长还与全组村民达成了协议:凡是因修路等公益事业占用的土地一律无偿使用。成功解决了村里自建道路涉及土地的老大难问题,为大堡组产业道路建设扫清了障碍。

 

大堡组规划建设的第一条产业路长1200米,宽4米。在必经之路上,有一段长40米的路段因宽度不够,需砌高达2.5米的堡坎,村民吴庭良家的房屋正好把唯一的道路拦断,姚水长还在想怎么开口协商时,吴庭良却主动表示可以拆掉两间房。

 

“只要是姚书记牵头做的事,我大力支持,我相信他!”吴庭良说。接着,村民们买钢筋、拉砂子,男女老少齐上阵,用5天时间就建成了这段堡坎;然后使用挖机开路,用2天工夫就向前推进了400米。由于该条道路需要过河,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全组村民又一次集体出工出劳,一点一点砌起了一座宽14米、高6米的水坝。这让姚水长又震撼又感动。

 

路修好后,姚水长迅速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发展产业,首先得将土地流转,然后规模化发展,这样既可以解决就业,村民还可得到务工费。”姚水长说,为了让村民尽快摆脱贫困,他利用周末时间带领水寨村村支两委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同时到凯里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建设产业园。

 

正当姚水长以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却还是出了问题。

 

“当时周边的土地都已流转了,只有杨定雄对自己的5亩土地还没松口。而他家的土地位于产业园中间,如动不了这块地,投资公司就无法成片规模化发展产业。”水寨村委会副主任潘秀成说,杨定雄一家都在广东务工,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即使他的妻子接通电话,也始终没有同意。一时间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得知情况后,姚水长决定放弃与多日不见的儿子共度儿童节的约定,与潘秀成迅速赶赴广东湛江杨定雄的打工处,做他的思想工作。

 

2021年5月31日23时,姚水长与潘秀成坐上了都匀开往湛江的火车。“没有直达的高铁,就索性坐这趟10多个小时的‘绿皮’吧。只要能把土地顺利流转,多花点儿时间也值了。”次日上午,姚水长二人到达湛江,找到杨定雄后,还自掏腰包请他们夫妇及其堂弟杨定武一家吃了个饭。席间,姚水长弄清了杨定雄不愿流转土地的原因。原来,那块地里有他亲手栽种的树木,感情深厚,他舍不得砍掉。其次,亲弟弟杨定勇刚出车祸,他非常担忧,心情一直不太好。

 

姚水长听后表示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为了让他放心,当场就说:“地里的树,咱们可以保留几棵。回去之后,我会替你去看望弟弟,托人多加照顾。”

 

然而,直肠子的杨定雄却没有同意,他直接表示:“不行。我怕你们说到却做不到!”

 

“杨大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说话肯定算数!”姚水长真诚地对杨定雄说道。

 

“你先不要说了!让我考虑一下吧!”

 

见杨定雄的情绪有些激动,姚水长憨憨地笑了笑,没有再提土地的事。

 

事后,潘秀成回忆道:“当时啊,直到吃完饭,杨定雄都没有同意。我都做好放弃的准备了。但是姚书记的态度一直很积极,吃完还主动送他们回家。”

 

姚水长笑着解释道:“我觉得,只要有一丝希望,咱们就要努力争取。”果然,在送杨定雄一家回家的路上,他对流转土地的优势作了进一步解释,这种真诚首先打动了杨的堂弟,也在一旁积极劝说。最终,杨定雄同意了土地流转。

 

“回村以后,姚书记及时协调企业负责人留出了4棵树,紧接着又赶到医院去看望杨定雄的弟弟。他在广东承诺的事全部都兑现了!春节回来过年的杨定雄对姚书记竖起了大拇指!”潘秀成说。

 

协调资源、凝聚民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共同脱贫致富。在姚水长和村干部们的一致帮扶下,村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神文化得到不断提升。2018年底,水寨村顺利实现出列,2019年底,水寨村115户49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成绩突出,2021年2月25日,姚水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目前,水寨村已发展苗木花卉基地2200亩、安吉白茶基地200亩、羊肚菌林下种植1100亩。2020年向群众分红26万元,2021年,群众土地流转金收入110万余元,公司发放务工薪金190万余元。“产业支撑+合作社分红”让水寨村的乡亲们逐渐摆脱贫困,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驻村延续有真情

图片

姚水长与村民一起修建进村道路

 

 2021年5月,新一轮乡村振兴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启动,面对水寨村群众的深情挽留, 姚水长毅然决定留下,主动放弃了可以回到家人身边的机会,向组织郑重申请继续驻村。他渴望与水寨村的群众一起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姚书记能留下来,我们都太高兴了!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强的信心!”水寨村村民吴能说。

 

乡村要振兴,基层治理是关键。

 

姚水长充分用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这一重要抓手,推出水寨村联户长,充分发挥联户长在联络村民中的重要作用。

 

“水寨村‘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帮扶单位凯里市公安局帮扶资金10 万元和水寨村村级运转经费。”姚水长介绍说,通过开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从而推动水寨村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姚水长还创新推出以奖代补的工作举措,由联户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落实,联户长参与一起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调节成功并达成协议,村两委结合实际将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确保联户长干有甜头、做有奔头。

 

“作为联户长,我负责服务的有19 家村民,我的任务就是向他们宣传惠民政策、走访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摸排基础信息、配合村委调解纠纷等, 将了解到的情况信息等汇报给村委及驻村第一书记, 便于他们开展工作。”吴能也是联户长,他对自己的职责门清。

 

在处理矛盾纠纷方面,“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 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2022 年4 月6 日,水寨村村民杨通伟和杨正平因土地发生了纠纷,申请由水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村里的网格员、联户长均参与了此次调解。大家围绕杨通伟修建堡坎是否占到杨正平家的土地这件事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调解。通过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解释和劝说,最终促使杨通伟和杨正平达成了协议。“如果没有网格员、联户长等人的解释和劝说,不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解决,‘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果然有用。”杨正平释然地说道。

 

 

帮助村民扛运物资

 

“我认为,只有将基层治理好了,百姓没有烦恼事了,他们才能安心的工作和生活。”姚水长说, 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的事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不管是干交通管理工作还是驻村工作,姚水长始终在基层一线倾心坚守。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 不求功利、只求利民,不求夸赞、只求心安。他说:“群众对我的肯定,就是我最高的荣誉!”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2年第5期​​​​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