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这里投放50余万尾中华倒刺鲃鱼苗

发布时间 :2022-06-08

​​6月6日是全国第八个“放鱼日”今年的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当天,2022年全国“放鱼日”暨贵州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仁怀市茅台镇安龙场水域开展,现场放流中华倒刺鲃鱼苗50余万尾。

 

据了解,鱼类增殖放流是通过放流的方法向天然水域投放鱼类的幼体或成体,间接增加或恢复鱼类种群资源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机构和生态环境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遵义市各级渔业渔政部门把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持续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合理规划放流水域,科学确定放流物种。在每年“全国放鱼日”,赤水河流域都会开展此类增殖放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沿线渔业生产能力、改善生物群落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遵义市法信公证处作出公证,工作人员立刻将准备好的源源不断地鱼苗投入河中,一条条鱼苗沿着滑道欢快地游入赤水河,呈现出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增殖放流活动,切实把长江十年禁渔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仁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2年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仁怀市渔业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也是保护赤水河流域水生生物的有效举措。

“每年我们都会安排全省30多个县开展这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个是提升禁渔的效果,另外一个是加快渔业资源的恢复、维护水域生态平衡。”贵州省渔业局负责人指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提升经营效果、加快恢复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的有效举措。

 

遵义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文娟

来源:遵义晚报​​​​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