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抓好预制菜“风口”?

发布时间 :2022-07-18
​​
7月15日召开的重庆预制菜产业大会现场

 

6月28日,“喜逢盛世•渝见味来”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峰会在重庆市梁平区召开。市政府副市长郑向东宣布开幕,市政府副秘书长游贤勇出席,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致辞。这次盛会进一步提升了重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热度。

 

预制菜产业在刺激消费、振兴乡村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截至2022年5月,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67万家。今年以来,山东、广东、广西、重庆、福建和河南等多地政府表示将支持预制菜产业的大发展,并开始落地布局。那么,重庆如何把握风口,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美食名城建设呢?

 

一、重庆在预制菜领域实力如何

 

预制菜一般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目前,市场常见的预制菜品种有水产类、畜禽类、蔬菜类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创业就业,预制菜是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也是新机会、新价值、新趋势,在重庆发展潜力巨大。那么,从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格局来看,重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总体实力如何呢?

 

一是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但体量和质量仍要提升。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品牌百强榜》中,重庆有4家企业上榜,分别为恒都(第6名)、自嗨锅(第26名)、牧哥(第57名)、德庄(第91名),这四家均为终端品牌为主,且横跨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材研发和供应、食品和餐饮零售强品牌、速食赛道“新势力”等,类型较为丰富。但总体而言,相比上海(18个品牌上榜),广东(10个品牌上榜),山东、浙江(均有9个品牌上榜),福建、河南和四川(均有6个品牌上榜), 重庆在企业规模和质量上均有待提升,尤其是在2022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50强榜单内尚无重庆企业。重庆如何打造一批如味知香、千味央厨、广州酒家这样实力的预制菜企业,是当务之急。

 

中国(西部)预制菜产业园。 熊伟 摄

 

二是正在形成产业集聚,但规模效应仍不太强。重庆梁平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的目标,明确了以川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川菜、火锅等为特色预制菜,争创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市级层面也支持梁平区建设重庆市预制菜产业园。合川区“重庆市火锅食材产业园”作为2022年度重庆市特色产业基地之一,鼓励在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方面的研发。

 

重庆皓元集团投资打造的中国西南(重庆)食品科技城,是渝北区政府批准的以发展预制菜为主攻方向的食品工业园区,占地150亩,集安全、绿色、特色食品研发、教学、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新型平台化产业集群为一体;未来3年有望实现100亿元产值,解决3000人就业。但总体来看,重庆预制菜产业还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市场、新空间,产业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还不强,对上下游及就业的带动作用还需提高。

 

三是形成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但对高附加值环节布局尚待加强。“微笑曲线”是指从产业链来看,产品的高附加值部分集中于产业链的两端,即研发设计、标准化、供应链、品牌和市场营销。居于中间环节的制造虽然也很重要,但附加值并不算高。“微笑曲线”这个概念经常与制造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它在预制菜领域同样适用。强大的设计研发、品控和供应链能力,对打造强大的预制菜品牌至关重要。山东的预制菜企业龙大美食就十分重视产品的创新,先后在山东、上海、四川建立了食品研发中心,2021年公司上市新品总产能超过2万吨,储备产品超过100款。

 

目前重庆有聚慧食品这样的致力于餐饮标准化研究、提供餐饮连锁技术支持,以及特色汤料、调味料、酱料和特色菜品创新及定制的企业。但总体来说,重庆在预制菜领域的研发设计、供应链、品控、品牌和营销等“微笑曲线”高端环节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在政策支持上有一定发力,但在综合配套建设上尚需提升。当前正是各地预制菜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期,今年3月广东发布《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等10个方面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相关措施,顺德、江门、汕头的相关政策也已出台。

 

5月25日,重庆梁平区正式印发《关于推动梁平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市区县层面出台的第一个预制菜产业综合政策,但我市市级层面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尚未出台。同时,对预制菜产业的金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力领域,广东省由恒健控股和粤民投组建了“50亿母基金+100亿子基金群”的广东省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山东潍坊由招垦资本、潍坊金控集团出资设立10亿元规模预制菜产业基金。重庆市级层面的预制菜产业基金亟待组建,以推动重庆预制菜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二、重庆预制菜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疫情经济、宅家经济推动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各地纷纷抢占市场赛道。重庆抢占行业“风口”,靶向发力、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强大的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引导预制菜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市级优质预制菜企业培育库,重点扶持以“菜篮子”产品预加工为核心,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下游餐饮以及配套制造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庆预制菜企业发展壮大,打造10条以上预制菜全产业链,培育重庆预制菜十强百优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预制菜名品,充分发挥其在新发展格局中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科学分区谋划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力争建设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园。发挥渝菜品牌优势,推动预制菜产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引导新增产能和投资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对新入园的预制菜相关企业,适当放宽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强度、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4个指标要求。支持预制菜产业园区科技平台、进出口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优先保障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电商物流等建设用地需求。

 

三是布局高附加值环节。打造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政府部门及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按职能和优势设立预制菜科研专项,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完善标准化和品控体系, 着眼高标准引领高品质预制菜发展,组织开展重庆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加强重庆预制菜品牌宣传推广,打造一批驰名中外的预制菜品牌。积极做好重点赛道优质资源的汇聚,如鉴于渝菜80%以上要使用到泡菜,尽快出台扶持泡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并从源头上建立泡菜生产标准化机制,助推泡菜产业实现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重庆预制菜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四是加强综合配套保障。打造市、区县两级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金融财政支持,鼓励央地企业参与设立或投资子基金,市级产业引导基金给予倾斜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专项政策支持,地方银行贷款利率不高于LPR(市场报价利率),市财政给予预制菜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综合性农业保险保费补助。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把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重庆英才”“巴渝工匠”,鼓励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推进预制菜“产学研”基地建设。弘扬预制菜文化,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促进重庆预制菜成为新餐饮风尚、新餐饮模式、新餐饮文化产业的引领者,多出“精品”“爆品”。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原创(ID:cqmalushe),欢迎关注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