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屏的新闻有点多,不是说新闻的内容有多骇人听闻,而是在于众人跟风的舆论有些可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一些突发问题/事件,大部分人都无法在复杂的状况中抓到问题的本质,了解事情的真相,常常是在不自觉的状态就加入了“皇帝新衣”的队伍,变得盲目和没有理智。 要想抓住本质、了解真相的重要前提是,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思考方法。那么,今天和大家分享31个思维模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使思考变得更有逻辑。 费曼技巧,也称为四步学习法。简单来说,费曼技巧是指学习一个新知识后,再用通俗简单的大白话讲给别人听,让别人明白并弄懂。 模型描述 第一步:选择一个新概念 拿出一张白纸,将这个新概念的相关知识写出来。 第二步:想象你正在将这个新概念教授给一个小白 按自己的理解,将这个新概念完整地教授给另一个人,到达教会的那种程度。 第三步:如果卡住请原路返回 如果在讲解的时候,你发现哪里讲不清楚或者卡壳了,这也是正常现象。针对卡壳的地方,你可以翻阅、查询表达这个概念所需的资料,重新理解,循环往复,直到完全理解透。 第四步:简化语言并建立类比 填补完知识漏洞后,把自己新的认知记录下来,然后再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概念,或者用一种类比关系,以助于更好地来理解它。 小声叨叨 费曼技巧模型,最关键的是输出和简化这两个步骤。对于广告营销人er来说,掌握这两种能力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 学习金字塔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所学内容的多少(平均学习保持率)。 模型描述 (1)听讲:我听你讲,我是信息接收者,2周后对于我平均学习留存率是5%; (2)阅读:通过看书、看文章、看资讯等阅读方式,2周后的平均学习留存率是10%; (3)视听:看视频学习、看图片学习、听音频学习,2周后的平均学习留存率是20%; (4)演示:通过看别人演示进行学习,比如化学实验,老师演示,我们看着学习,2周后的平均学习留存率是30%; (5)讨论:小组讨论和别人探讨,2周后的平均学习留存率是50%; (6)实践:实践、练习、实验,也就是自己动手操作一下,那么2周后的平均学习留存率是75%; (7)教授他人:将自己学会的知识和他人讲一遍,2周后的平均学习留存率是90%。 小声叨叨 学习金字塔是费曼技巧的理论依据,所以二者重点一样——输出。不断输出,才能把内容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黄金标准,是你努力去做一些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在你舒适区以外的任务。 模型特点 1、定义明确的具体特定目标。 2、高质量保持专注状态。 3、努力挑战走出舒适区。 4、要有外部反馈机制来提供指导。 小声叨叨 每个人经过持续训练,都可以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比如在前段时间爆火的董宇辉、刘畊宏,他们的成功都不算是天赋,而是日复一日刻意练习的结果。不过,只有在结果可控的领域,刻意练习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像广告创意、文案、设计这些没有具体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基本限于基本功。) AARRR模型也称为海盗模型,是指在产品的不同生命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增长目标,从而实现用户增长。 模型描述 Acquisition(获取用户):用户从不同渠道来到你的产品 Activation(提升活跃度):用户在你的产品上完成了一个核心任务(并有良好体验) Retention (增加用户留存):用户回来继续不断地使用你的产品 Revenue(创造收入):用户在你的产品上发生了可使你收益的行为 Referral (用户自传播):用户通过你的产品,推荐引导他人来使用你的产品 小声叨叨 在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AARRR漏斗模型失效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模型可能过时,但思维永远有效。AARRR漏斗模型思维除了应用在用户运营领域,对于提升自我、学习知识同样有效。 Hook上瘾模型是由美国著名撰稿人尼尔·埃亚尔和瑞安·胡佛经过多年研究、咨询及实际经验,提出的新颖而实用的模型。 模型描述 Trigger(触发):让用户产生参与的动机,触发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Action(行动):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发生有预期的操作行为。 Reward(奖励):用户付出行动后,可以得到的奖励。 Investment(投入):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付出。 小声叨叨 如今Hook上瘾模型已经被广泛地用在许多知名产品上,但如果你没有新产品需要设计,也可以用来提高自律能力,也是很有效果的。 ABC理论是“认知—行为疗法”之父,由阿尔伯特·艾利斯在1955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模型描述 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小声叨叨 在生活中,情绪管理是一门必修课。利用情绪ABC模型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WOOP模型是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根据其具体实践“心理对照”和“执行意图”提出的一种思维模型。WOOP模型共由四步构成:W(wish)即确定愿望;O(outcome)即对结果进行乐观幻想;O(obstacle)即幻想追逐愿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障碍;P(plan)即在遇到障碍时应该采取的计划。 模型描述 Wish愿望:你的期待是什么? Outcome结果:在当前情况下,这个期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Obstacle障碍:在当前情况下,最大的现实障碍可能是什么? Plan计划:制订计划,如果……那么…… 小声叨叨 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更容易持续产生行动力。 冰山模型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模型描述 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小声叨叨 冰山底层的要素加起来决定一个人的70%,想要更好地完善自我,应当将目光从表面冰山投向更深远的海平面之下,努力加强自己的积累与素养。 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 模型描述 是指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占约20%,其余约80%虽占比例大却并不重要,最初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中。 小声叨叨 学会捋重点、列清单、做计划,把80%的时间精力放在那20%里,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关键。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艾森豪威尔矩阵,也称“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它将时间按紧迫性和重要性分为两轴、四象限。这个优先级框架,可以帮助个人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来优化排列开展任务和行动的顺序。 模型描述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立刻马上做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安排时间做 第三象限——不重要不紧急——放弃不做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安排别人做 小声叨叨 事情的性质是否重要紧急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过最紧迫的决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此模型对拖延症患者不适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丹尼尔·卡纳曼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我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 模型描述 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时和结束时的感觉,即“峰值”和“终值”的体验,而过程中的其他体验对人们的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小声叨叨 往往在关键时刻(高峰+结尾)制造仪式感和惊喜感,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5W2H分析法又称七问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在营销过程中,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模型描述 What(定事)——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Why(定因)——什么原因?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 When(定时)——什么时候?什么时间做?什么时候最合适? Where(定位)——在哪儿做?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Who(定人)——谁?由谁来做?谁负责? How(定法)——怎么做?方法是什么?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 How much(定价)——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小声叨叨 我们在策划活动、推广产品时,为了不漏掉一些重要因素,在思考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模型。举个例子,分析一场营销活动,我们可以考虑这些问题:目的与意义是什么?目标人群是什么?活动主题是什么?线上活动还是线下活动?什么时候举办?现场安排是怎么样的?活动经费是多少? 101010旁观思维,指的是做一个决策或者决定时,从不同的时间跨度来看问题,判断10分钟后,10个月后,10年后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模型描述 10分钟后,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决策,依然保持一致抑或是后悔? 10个月后,自己是如何思考自己这个10个月前的决策。 10年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这个10年前的判断与决策。 小声叨叨 面临重大问题或者开展重要项目合作犹豫不决时,用旁观思维模型问自己一遍,会有答案。 奥卡姆剃刀定律由14世纪的英格兰学者提出,认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模型描述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剔除不必要元素,用越少的条件来解释,就越可能接近真相。 小声叨叨 在品牌战略制定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奥卡姆剃刀定律。比如这几年受到疫情影响,可口可乐、麦当劳、茅台等品牌开始精简业务就是奥卡姆剃刀定律的体现。 SWOT 分析又称强弱危机分析、优劣分析、道斯矩阵,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是研究竞争对手、制定战略的入门级分析模型。 模型描述 S:Strength 竞争优势 W:Weakness 竞争劣势 O:Opportunity 机会 T:Threats 威胁 小声叨叨 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遇这两对因素相伴而生,它们彼此混杂,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在使用SWOT分析模式时,需要对SO、ST、WO和WT策略进行甄别和筛选,从而扬长避短,确定最佳策略。 西蒙·斯涅克《从为什么开始》中提出的一种思维方式,用三个同心圆将人对事物的认识划分为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以及为什么(Why)。 模型描述 最外层是What层:做什么,是事情的表象; 中间层是How层: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最里层是Why层:为什么,是事情的目的。 小声叨叨 黄金圈法则告诉我们:当不知道“做什么”或者“怎么做”的时候,就回归到“为什么”上去。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种观点被称为吉德林法则。 模型描述 第一步:弄清发生了什么 了解问题的核心所在,进行准确定位。 第二步:根本原因在哪里 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三步:找对应的解决办法 根据原因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 第四步:选择最好的方法 深入思考后选择最有用的方法并运用。 小声叨叨 当遇到问题时,你要先把这个问题清清楚楚地写在纸上,然后再具体分析,是因为文案不够有看点,还是脚本有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高效解决。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一定要敢于面对问题。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他将人的思维分成六个角度,每一个角度都用一种颜色的帽子来表示。 模型描述 绿色思考帽:绿色代表茵茵芳草,象征勃勃生机,寓意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创造性思考、头脑风暴、求异思维等功能。 黄色思考帽:黄色代表价值与肯定。戴上黄色思考帽,人们从正面考虑问题,表达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 黑色思考帽:戴上黑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运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合乎逻辑地进行批判,尽情发表负面的意见,找出逻辑上的错误。 红色思考帽:红色是情感的色彩。戴上红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人们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蓝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规划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 小声叨叨 六顶思考帽是解决问题的好工具,看问题时不要局限在某一顶思考帽子上,也不一定六顶帽子要全用。当想到了一个不错的idea,可以用六顶思考帽使它变得更加完善。 SCAMPER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波尔提出的,是一种常见的创意思考工具,常用在改进现有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中。它包括了7个切入点——Substitute(替代),Combine(合并),Adapt(改造),Modify(调整),Put to other uses(改变用途),Eliminate(去除),Reverse(反向)。 模型描述 S:Substitute(替代)—— 组件、材料、人 C:Combine (合并)——与其他产品或服务进行整合、集成 A:Adapt(改造)——改变功能以便可以在另一个元素中使用 M:Modify(调整)——在范围上扩大或缩小 P:Put to another use(改变用途)——使用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用途 E:Eliminate(去除)——移除一些元素,尽可能使得功能简单,关注核心功能 R:Reverse(反向)——重新安排或者相反的流程 小声叨叨 SCAMPER奔驰法对训练联想、创意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尽可能地多尝试使用几种不同的思考维度,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法、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畅谈法,集思法等,是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首创。 模型描述 (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小声叨叨 头脑风暴法应用在团队管理中,可以让所有参与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观点,并以此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各种可能的创意或者解决办法。 乔哈里视窗也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和哈里在1969年提出的。沟通视窗以“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划分的一个四象限矩阵图。 模型描述 公开象限:表示那些我们知道并且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隐私象限:表示那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盲点象限:表示那些别人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信息。 潜能象限:表示那些自己不知道且别人也不知道的信息。 小声叨叨 不断扩大公开象限,能很好地增进相互的感情,减少沟通中的理解误差。 SCRTV表达模型是指Scene(情景)、Conflict(冲突)、Reason(原因)、Tractics(策略)、Value(价值)。 模型描述 Scene(情景):表情境—明确问题—是什么? Conflict(冲突):爆冲突—提出疑问—怎么了? Reason(原因):找原因—分析原因—为什么? Tractics(策略):定策略—进行决策—怎么办? Value(价值):塑价值—创造价值—成为什么? 小声叨叨 SCRTV 表达模型与大脑思考、策略执行的逻辑基本是一致的,利用这一结构来思考问题,能让问题条理更加清晰,让表达更加高效顺利。 SCQA模型是由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 模型描述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nflict)冲突——实际情况和我们的期望、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遇到这种冲突怎么办 A(Answer)回答——提供解决方案 小声叨叨 没有一套公式是万能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灵活调用SCQA模型,提高结构化表达的能力。 STORY模型是一个故事评价标准。 模型描述 Structure(结构清晰):故事的结构是否清晰? Time(时间约束):故事的篇幅、讲述时间是否合适? Opinion(观点启发):故事的观点能否给人启发? Reality(情节真实):故事的情节是否真实? Yearning(情怀共鸣):能否带给读者共鸣? 小声叨叨 讲好故事的能力对于个人或是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使用STORY模型能有效传递心理上、情绪上、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影响听众做出符合期望的行动。 STAR模型是指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 模型描述 Situation背景:开头对故事背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Task任务:说明需要完成的任务。 Action行动:描述采取了什么行动去完成任务。 Result结果: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或者遭遇怎样的结果。 小声叨叨 STAR模型是较为简单的表达模型,在某些简单故事撰写的时候,是能够达到合格水平的,在面试中常用。 GRAI复盘模型一共有四个步骤,即:Goal(目标回顾)、Result(结果陈述)、Analysis(过程分析)、Insight(归类总结)。 模型描述 Goal(目标回顾):回顾当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Result(结果陈述):对照原定的目标,寻找差距。 Analysis(过程分析):分析成功或失败的主观客观原因。 Insight(归类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事情更有效、更符合本质规律的做法。 小声叨叨 复盘并不是简单的回顾与总结,而是为了找到最根本的原因、为了接下来做得更好。 ORID模型又称焦点呈现法,是布莱恩·斯坦菲尔德在《聚焦式会话艺术》一书中介绍的一种模式化会谈的工具,通过四个层次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回答者从事实的表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最终做出行为的决策。 模型描述 Objective事实:客观描述事实 Reflective感受:描述个人感受 Interpretive反思:反思觉察事实和感受带给我们的启示 Decisional决定:指导未来的方向和行动 小声叨叨 Tips:ORID模型最好在开放性的讨论场景下使用哦~ 情景领导力模型,是由保罗·赫塞和管理学家肯尼思·布兰查德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卡曼于1966年提出的。它不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分析,而是从被领导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模型也打破了非黑即白的思维,即你要么行要么不行的思维。 模型描述 1、员工的四种类型: R1:员工的胜任力不足,且不具有行为动机。(不会做,也不想做) R2:员工的胜任力不足,但具有极强的动机和信心。(不会做,但想做) R3:员工具有胜任力,但不具有行为动机。(会做,但不想做) R4:员工具有胜任力,且具有行为动机和信心。(会做,也想做) 2、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S1:告知型领导(针对R1的员工):即,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少。 S2:推销型领导(针对R2的员工):即,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多。 S3:参与型领导(针对R3的员工):即,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多。 S4:授权型领导(针对R4的员工):即,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少。 小声叨叨 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引入和提炼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GROW模型是约翰·惠特默在其著作《高绩效教练》一书中提出的,现在广泛用于各大企业的管理咨询中。 模型描述 Goal目标:期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Reality事实:面对的状况是什么? Options方案:有什么方案可以选择? Way Forward行动:实现方案的行动计划、衡量标准是什么? 小声叨叨 不用说教或给建议,学会通过提问帮助梳理问题。 POA即Power Of Action 的简写,也就是所谓的行动力,由张宁原创。POA不仅是一个公式,更是一个循环。当三个元素循环加速起来,企业组织行动力即被引爆:目标O凝聚伙伴P,伙伴P共创方法A,方法A服务目标O。 模型描述 公式里的P指伙伴,O指目标,A指方法手段,POA指行动力,这个公式代表方法越有效,行动力就越强;伙伴越多,行动力就越快速;目标越小越聚焦,行动力就越强。 小声叨叨 团队行动中“凡事先问O”,要想行动力越强,目标就要越聚焦。(同时,拖延症患者也强烈推荐!!!) 31 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型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纷繁复杂的,很难用单一的思维模型去解决。你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更多的思维模型,才能在不同的境况之下,用最佳的思考方式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木木MuMu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个人成长
01 费曼技巧
02 学习金字塔
03 刻意练习
04 AARRR漏斗模型
05 Hook上瘾模型
06 情绪ABC模型
07 WOOP模型
08 冰山模型
提高效率
09 二八定律
10 艾森豪威尔矩阵模型
11 峰终定律
分析决策
12 5W2H分析法
13 101010旁观思维模型
14 奥卡姆剃刀定律
15 SWOT分析
16 黄金圈法则
17 吉德林法则
18 六顶思考帽
19 SCAMPER奔驰法
20 头脑风暴法
表达沟通
21 乔哈里视窗
22 SCRTV 模型
23 SCQA模型
24 STORY模型
25 STAR模型
复盘总结
26 GRAI复盘模型
27 ORID模型
领导管理
28 情景领导力模型
29 GROW模型
30 POA行动力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