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华严法界玄镜》卷下(节选)

发布时间 :2022-08-12

​​然成壞等就功能說。言有成者。理能成事非理自成。餘七亦然。則一一門皆有事理無礙之義。故云約理望事等。不會相遍者。有三義故。一是總相後八。依此相遍而得成故。二者相遍無別異相。非如成壞隱顯等殊故。三者大同相即相即攝故。言逆順自在者。理事相望各二順二逆。三成七即理順事也。四顯八即事順理也。五奪九非理逆理也。六隱十非事逆理也。其相遍言亦是順也。欲成即成。欲壞即壞。欲顯即顯。欲隱即隱等故云自在。成不礙壞。壞不礙成等故云無礙。正成之時。即壞時等故曰同時。五對無前後故云頓起。

 

然而,成坏等就功能来说,说有成,理能成事,非理自成,其余七法也是如此,则每一个法皆有事理无碍之义,因此说从理望事等。不会相遍有三义,一是总相后八,依此相遍而能成就。二是相遍无别异相,并非如成坏隐显等不同。三是大同相即,相即而摄。说逆顺自在,理事相望各有二顺二逆。三成就七即理顺事,四显八即事顺理,五夺九非理逆理,六隐十非事逆理。此相遍说,也是顺。欲成即成,欲坏即坏,欲显即显,欲隐即隐等,因此说自在。成不碍坏,坏不碍成等,因此说无碍。正成就之时,即是坏之时等,因此说同时。五对前后,因此说顿起。

又上四對。理望於事。但有成等而無顯等。事望於理。但有顯等而無成等。事從理成故。可許言成理非新有。故但可言顯事。成必滅故得言壞。真理常住但可言隱理。無形相故但可即事。事有萬差可與理冥。故得云一理。絕諸相故云離事。事有差異故云異相。上約義別有此不同。統而收之但成五對。五中前四明事理不離。後一明事理不即。不即不離方為緣起相。又五對之中共有三義。成顯一對。是理事相作義。奪隱不即此之二對。即是事理相違義。相遍相即二對。是事理不相礙義。又由相遍故有相作。有相作故有於相即。由相違故有於不即。

另外,上四对,理望于事,但有成就等,而无显。事望于理,但有显等,而无成就。事从理成,可允许说成就理非新有,因此只可说显。成就必灭,因此说坏。真理常住,只可说隐理,无形相而可即事,事有万差,可与理冥。因此说一理,绝一切相,因此说离事,事有差异,因此说异相。上从义不同,有次不同。统而收之,只成五对。五中前四说明事理不离,后一说明事理不即,不即不离才是缘起。另外,五对之中共有三义,成显是一对,是理事相作义。夺隐不相即是两对,是事理相违义。相遍相即是两对,是理事不相碍义。另外,由相遍因此有相作,有想作,因此有相即,由相违因此有于不即。

又若無不即則無可即乃至相遍。由相遍故四對皆成。故說真空妙有各有四義。約理望事有真空四義。一廢己成他義。即依理成事門。二泯他顯己義。即真理奪事門。三自他俱存義。即真理非事門。四自他俱泯義。即真理即事門。由其相即故得互泯。又由初及三。有理遍事門。以自存故舉體成他。故遍他也。

 

另外,如果不相即则没有可即,乃至相遍。由相遍,因此四对皆能成。因此说真空妙有各有四义,从理望事有真空四义,一、废己成他义,即依理成事。二、泯他显己义,即真理夺事。三、自他俱存义,即真理非事。四、自他俱泯义,即真理即事。由其相即,因此得互泯。另外,由初及三,有理遍事,以自存而全体成他,因此说遍他。​​​​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