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微博全民阅读态度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5-23

​​2023年4月17日—23日,微博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起全民阅读态度大调查,涵盖“读名著真的有用吗?”“刷短视频算不算阅读?”等七个代表性话题,共有62.9万人参与投票,话题总阅读量达6亿次。从参与投票的年龄群体来看,对于话题参与度较高的是00后群体,占比达45.4%;其次是90后群体,占比将近四成(38.8%);80后群体所占比例为10.8%,其他年龄群体占5.0%。

 

话题一:“读名著真的有用么?”

对于阅读名著在当下是否具有价值这一话题,有6万微博网友参与投票,其中有48%的人认为“有用,能明白许多道理”,有13%的人认为“没用,现代社会基本用不上”,超过三分之一(35%)的人对于阅读名著的价值没有明确的评定,但还是认为阅读名著是有必要的。由此可见,大部分参与投票的网友还是认可阅读名著的价值的。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看出,80后群体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00后群体持观望态度的较多。从参与该话题投票的不同年龄群体来看,在80后群体中,认为阅读名著有作用的比例较高,达54.0%。在00后群体中,有四成(40.9%)的人认为虽然不好评定阅读名著的价值,但依然有必要阅读。

在当下这样一个生活节奏超快的时代,很多人已经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一本经典名著了。从阅读方式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不同场景下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很难投入到需要沉下心来的深度阅读之中。我们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知识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两种阅读方式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式的阅读能够让我们以低廉的成本,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随时随地掌握最新资讯,与时代的脉搏保持同频共振,但是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利于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而传统的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通过深度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取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精华,从而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00后群体对阅读名著的价值持观望态度的较多,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也提示我们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要重点对新生代进行有效的引导,尤其在阅读理念的引导方面要进一步强化。

 

话题二:“刷短视频算不算阅读?”

共4.7万人参与该话题的投票,其中有44.7%的网友认为刷短视频算阅读,55.3%的网友认为刷短视频并不属于阅读行为。从参与该话题投票的不同年龄群体来看,80后群体中认为刷短视频不算阅读的比例最高,达63.1%;00后群体中赞同刷短视频属于阅读的比例最高,达55.2%。

从投票数据来看,对于刷短视频是否算阅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说明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个话题的提出,体现的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家对于阅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有网友表示“图书的传播虽然没有短视频广,但是图书能够留存的时间更长。不过当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书都是因为短视频才被人知道。”认为刷短视频也算阅读的网友表示,利用碎片化时间刷视频听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如果视频讲书的内容令自己感兴趣,会再找纸质书来阅读,从而促进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而认为刷短视频不算阅读的网友表示,阅读是一项需要投入高度注意力的行为,有目的、有规划,带着自己独有的思辨和判断力去完成阅和读的过程,方能做到“读有所见,见有所言,言之有理。”

从阅读研究的角度来看,狭义的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阅读。从本质上来看,阅读是一种知识信息的获取行为,是个体经历过信息的交换和吸收后,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后再进行输出反馈的过程,最终构建起自身独有的认知体系。因此,从广义上讲,不论是音频还是短视频,都是知识获取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新形式的阅读。

虽然刷短视频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刺激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多数人刷短视频都是观看与知识获取相关性较低的娱乐性的内容,当前的短视频平台以娱乐消遣类的内容为主,知识类短视频数量有限,尤其是知识含量较高的短视频犹如“沙中淘金”。

 

话题三:“报刊类读物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从该话题的投票数据来看,有57%的网友认为报刊不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有一部分人保持着阅读纸质报刊的习惯;有18%的网友认为纸媒传播效率较低可以被替代,另外约四分之一的人持中立态度。从不同年龄群体来看,在00后和90后群体中,分别有六成左右(65.1%和59.1%)的人认为“读报仍然是大部分人的习惯,报刊类读物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在80后群体中,认为“报刊传播效率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年龄群体(80后群体中有22.6%的人选择此项,00后和90后群体中选择该项的比例分别为7.7%和15.1%)。

从行业数据来看,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呈现出报纸期刊的阅读率、阅读量、发行量大幅度下滑的趋势。报纸作为传统媒介最大的优势是即时发布真实的新闻报道,而读者对期刊的定位则介于报纸和图书之间,在内容上比图书的时效性强,又较报纸文章更具深度。从阅读方式来看,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通过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阅读报刊的内容更加便捷,纸质报刊的内容载体逐渐替换为新媒介,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相当一部分成年国民已经没有阅读纸质报刊的习惯了(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报纸阅读率为23.5%,期刊阅读率为17.7%[1])。

但从本次投票数据来看,仍然有将近六成的网友认为报刊在当下还具有存在的价值。从媒体的公信力和报道的严谨性来看,传统的报刊媒体有着严格的审校制度,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刊发的内容的真实性有保障。反观一些新媒体平台,为了追逐新闻的时效性,常常在消息的准确性和文字的严谨性方面有所欠缺,在查阅重要的、严肃的新闻报道时,多数人的天平还是倒向了传统媒体一边。从受众群体来看,未成年人、老年人、高校学生、科研工作者对于大众类期刊和学术期刊、专业期刊有着明确的需求,他们各自根据阅读目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媒介进行阅读,大众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纸质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也许是一个更值得我们探讨的未来发展方向。

话题四:“每天追更公众号长文算不算阅读?”

从投票数据来看,认为“每天追更公众号长文算阅读”的网友比例(35.0%)相对高于其他选项,但基本上与认为不算阅读(33.7%)和保持中立态度(31.3%)的网友占比相差不大。

从当前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情况来看,阅读量较高的公众号大致分为新闻类、知识经验类、情感故事类、娱乐八卦类、研究类、行业类、励志类、观点型等几种类型。一般而言,新闻类公众号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自媒体类公众号,甚至有不少人已经习惯于从新华网这类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而不再专门通过媒体网站或搜索引擎去阅读热点新闻。像《三联生活周刊》这类传统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对于读者而言,内容同纸质杂志一样具有权威性和吸引力,只不过阅读介质由纸质换到了手机移动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追更这类公众号的长文与刷短视频相比,更接近于阅读。除此之外,自媒体类公众号最鲜明的特性就是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观点,研究类公众号和观点类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在内容的长度及深度上更能吸引读者沉浸其中。阅读在本质上就是作者与读者思想的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天追更2000字的公众号长文应该属于阅读行为。有微博大V用户表示,“任何有质量的文字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无论是碎片化还是大部头,最终都可以内化成读者的营养,不必纠结于读纸质书才是读书”。

 

话题五:“图书馆有存在的必要吗?”

在调查发出的七个话题中,可以说“图书馆有存在的必要吗?”的话题是争议性最小的,绝对多数(88%)的网友认为图书馆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图书资源的方式日趋多元化,大量的电子书、有声阅读资源俯首可拾,以传统的纸书存储为主的实体公共图书馆,似乎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去图书馆借阅似乎成为某些小众群体的爱好。21世纪以来,图书馆是否还有必要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既然大多数人认为公共图书馆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它在当下应该怎样重新定位,更好的发挥其存在的价值更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图书馆在阅读氛围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图书馆独有的阅读氛围更容易使人沉浸到书的世界中。其次,图书馆在阅读资源的丰富性方面是其他阅读设施所无法比拟的,不只是纸质图书藏书量,海量的数字阅读资源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第三,图书馆最大的存在价值在于其经常组织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为不同读者群体提供专业的阅读服务。2023年4月,嘉兴市元宇宙图书馆的开馆,让我们看到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新思路。

 

话题六:“网文作者属不属于作家范畴?”

“网文作者属不属于作家范畴”这一话题吸引了14万人参与投票,其中46%网友认为网文作者算作家,都是文学创作者;19%网友认为不算,部分网文质量堪忧。在参与投票的网友中,00后占据半壁江山,占比达50.8%;其次为90后,占比超过三分之一(36.0%);80后网友占比不足十分之一(8.5%)。在00后群体中,对于网络文学作者是否属于作家范畴,近三成(29.0%)的人持中立态度。相对而言,80后群体中认为“网络文学作者不属于作家范畴,部分网文质量堪忧”的比例相对高于00后群体,达27.5%(00后群体中有15.0%的人选择此项)。

随着文学生产机制和读者阅读兴趣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逐渐步入主流化道路。2023年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文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力量。网络文学在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里和影响力方面独具优势。在以往社会大众对出版物的认知中,严肃性、知识性强的出版物更受重视,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数字出版物吸引了海内外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甚在引领海外网络文学发展潮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文在流行的题材和类型方面,海内外网文出现同频共振态势[2]

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出版与阅读模式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迎合了年轻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媒介使用习惯,尤其在推动作者与读者互动方面较传统出版与阅读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读者的阅读感想可以随时随地与作者交流,作者后续的作品创作往往会吸收读者的意见。另一方面,在时效性和商业性驱动下,网络文学创作与发布机制的门槛相对较低,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文学平台往往拥有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庞大的作者队伍,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往往弱于传统出版物,这也是部分网友认为“网文作者不属于作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出版机构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审核有着严格的准入机制,对创作者的要求较高,读者群体也相对稳定。

我们认为,对于网络文学作者的界定可以尝试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的处于创作起步阶段的、热爱写作的网络文学爱好者;一类是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创作出广大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的作者,即网络文学作家。

网络作家队伍的壮大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基石。虽然网络文学爱好者在文字功底和创作经验方面略显不足,但该群体规模庞大,要鼓励、引导其投入创作,为作家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对于作品经过市场和时间检验,受到广大读者群体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家,可以将其纳入传统意义上的“作家”的范畴。

 

话题七:“有三十元买书还是买奶茶?”

作为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共18万人参与本话题的投票。从投票数据上看,在手握30元钱要去消费的时候,有65%的网友选择购买一本书,有23%的网友选择买奶茶,还有10%左右的网友对此表示犹豫不决。从不同年龄群体来看,参与该话题投票的80后群体中,有四分之三的(75.0%)人更愿意花30元钱购买一本纸质图书。而在表示选择困难,犹豫不决的群体中,00后占比最高,达60.2%。

无论是“奶茶”还是“图书”,都属于非生活必需品。本话题中的“奶茶”代表着当前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论是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还是味道甜美的奶茶,都能快速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生活体验。而认可书的价值回报是无穷的,更愿意花钱购买图书的群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更为认可。花同样的钱,是即时享受当下物质消费带来的快乐,还是投资到书籍这类精神文化产品之中,体现了广大网友的整体消费观和价值取向。

曾经有一种价值观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读书无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这种现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06年起,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建设知识社会,建立文化自信,更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任务目标。从个人角度来看,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主要的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精神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对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的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趋势与价值取向。所以相当一部分网友愿意将可支配的生活费用于投资精神文化产品,如图书,而不只是单纯追求满足感官快乐的物质消费。

 

本次调查的七个话题分别从阅读概念的界定、阅读重要性认知、阅读方式、阅读设施及创作者等角度考察网友的态度。可以看出,00后和90后群体对于阅读方式的包容性更强,不论是传统的纸质书报刊类读物,还是追更公众号长文、刷短视频等,较多的人认为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阅读,各具存在价值。但这两个年龄群体的阅读理念不够清晰,在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以及面临物质享受与精神消费之间持摇摆不定态度的人较多,需要积极引导。而80后作为“互联网移民”,在阅读理念上更为坚定,对于阅读概念和作者身份的界定更偏向传统,在可支配的生活费用中,更愿意为图书这类精神文化产品买单。

而让不同年龄群体达成相对统一态度的,就是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不可替代。不论个体对于阅读的方式、阅读内容是何态度,都一致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阅读资源、阅读氛围、阅读服务,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的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当前许多城市联合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书房”网格,积极营造“15分钟阅读圈”。当居民在生活半径内随处可以借阅纸质或数字化的阅读资源,想阅读的时候在家附近就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充满阅读氛围的空间,那么,全民的阅读离我们还会远吗?


[1] 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2023-4-24].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80/106729.shtml.

[2]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 [2023-4-11]. http://www.cssn.cn/wx/wx_xlzx/202304/t20230411_5619321.shtml.​​​​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