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全名为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9月25日(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逝于1799年2月7日(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享年89岁。
本文根据剧中时间顺序叙述,偶尔参杂历史记述,不过主要还是本人胡乱的观后感的倾吐,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感谢观看。
他们幼时相遇,青梅竹马,一首墙头马上,两人生死相系。
四阿哥弘历此时习遍文武,满是太子之姿,有着继位之才。虽青涩,情绪外露,不懂如何平衡心中所想与大局之重,但早在康熙帝在位时,他便是极受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所宠爱和重点培养的阿哥,至于这青涩,以后自会消无。反倒因为这青涩,故而感情十分真挚可贵,他情有多少,给青樱的就有多少。
雍正皇帝中年驾崩,年纪不过24的弘历担上大任,丹陛石上过,新帝即位时,乾隆元年始。
虽有先帝多年的铺路,但新帝总要掣肘于旧臣,好在他知为政之道、有治国之能,持“宽严相济”之道,缓和皇室内部矛盾,安定边疆叛乱,驱逐迷信长生之术。
前朝之事能制衡,后宫之乱亦能洞悉。海兰被污蔑偷红罗炭,如懿拼命护着也无用,他宛如救世主一般从雪夜降临,光听着几人乱七八糟的称述,他便能听出事情原委,暗不着声地做了公正处理,该处置的处置,该冷落的冷落,不冤不纵。
如懿被阿箬联合众人陷害,他无法公然无视后宫所有人的指控,在跟太后求情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先将如懿发落进冷宫,派人护她性命,然后折磨阿箬,人前对她百般宠爱,惹得众嫔妃合力针对她,人后却视她为猪狗,每每让她侍寝时,迎接她的是通宵床头跪。后彻查真相,还如懿清白。
此时的乾隆,已经懂得何为大局为重,懂得暂时忍让,于是在确信陷害如懿谋害皇子之事是高氏皇贵妃、也可能与富察氏皇后有关时,他选择对皇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她是自己发妻,可高氏,那句“还没到动她的时候”,尽显他的算计与阴鸷。而后,等他贬了高氏大臣,皇贵妃也死到临头了。
太后将叶赫那拉氏·意欢(舒妃)塞给了他,他虽惊艳于意欢的容貌,但皇帝与太后之间,往往在暗地里有着权势的争夺,太后给他选的妃子,他笑纳,但不会宠幸,对舒妃也是如此。
可他不知的是,意欢是真心爱他。叶赫那拉氏以前是乱党,与爱新觉罗氏是敌对,意欢对爱新觉罗氏的帝王也不甚喜爱,暗含贬低之意,但自从她在矮山上对走出庙门的乾隆遥遥一顾倾心,见他容貌“风姿迢迢,玉树琳琅”,便自愿跟随他,成为舒妃,不争不抢,不怨不恨。
而他为避免舒妃有孕,假借安胎之名给她喝了十几年的防止有孕之药,最终导致十阿哥身虚体弱,幼时便薨了。
在他察觉舒妃对他是真心,想给予她一分真情时,舒妃又因悲痛过度自焚而亡了,阴差阳错的虐恋,可惜最后两人永别时也没能得一个善终,可怜舒妃这一生皆落寞。
仅因外貌托付终身,还所托非人,只得临了向他倾一句真心:“这(指乾隆)是臣妾这一生,见过最美好的模样了。”
他嗜色,见到美人便收入宫中,但亦如富察氏皇后临终前所言,他冷心冷情,从不付出真心,唯一真心真情以待的,便只有如懿一人。
乾隆人至中年,容貌清癯峻峭,更显深邃沉寂,从古至今皇帝易犯的错,他亦避免不了。
只因永琪的无心之言,他便认定大阿哥永璜与三阿哥永璋有觊觎太子之位的心思,在孝贤皇后丧仪当众打骂两位阿哥和纯妃,还剥夺了他们成为太子的可能,导致永璜抱病逝世。
为战事祈福、长相端正的大师进宫后,如懿被陷害指责与大师有染,他却并没有完全信任如懿,可同时他也是最信任如懿的,所以他会调查,还如懿一个清白,也为了维护自己和皇室的名声。这是他第一次将疑心用到如懿身上。
这时乾隆与如懿依旧是十分甜蜜的,他会对任何人发火,但不会这样待她。封后大典、郎世宁给两人作画、只带她一人去木兰,正是他们情谊浓厚之时,他待如懿,在旁人眼中,是赤裸裸的偏心。
(注:乾隆在乾隆六年恢复木兰秋狝并非为了狩猎取乐,其目的是为了遵循祖制,整饬风气日下的军队作风,以平定西南之乱。)
舒妃有孕时,他开始疑心齐汝,怀疑齐汝忠于太后多过于忠于自己,于是在巡游江南时,施计将齐汝杀害,“朕到要看看,齐汝一身的医术,能医得了别人,能不能医得了他自己。” 他说这话时十分风轻云淡,但又令人不寒而栗,这样的皇帝是可怕的,仅凭疑虑和那一三个“证据”,便能轻松取了任何人性命。
江南巡游时乾隆和如懿扮成民间普通夫妻夜游街市,查看群众实际生活,聆听他们对当今皇上的真实评价,他们互相撒着娇,拉拉扯扯,轻诉着誓言与今生,欢乐而幸福,可爱又好玩。
若论他的疑心害人,自然免不了意欢,但上文已经有陈述,这里便一句话带过。
他无比信任星象之说。一是坚信自己与十阿哥命数相克,不顾舒妃为母之心,将体弱的十阿哥送往亲王府,自己过于劳累头疼不已,也怪在十阿哥身上,自然,他也认为十阿哥体弱是自己的原因,最后十阿哥逝世,他的悲痛和自责不是假的,但导致十阿哥死亡的,也有他的一份自私;
二是在永璟被害早夭之时,钦天监和接生嬷嬷的三两句谗言就将他说得不分青红皂白,把永璟之死怪在如懿头上,一连好几个月不去看如懿。
自从他在木兰被暗算之后,心里就一直惦记这事儿,不仅噩梦连连,从木兰回来之后还斥责三阿哥永璋没有及时救驾,将永璋大骂一通,果然是惜命且自私自利之人。
剧里剪了乾隆大量朝廷戏,观众几乎只能看到他在后宫疑心这个疑心那个的,但其实根据史实记载,乾隆在这一时期极大地平定了西北、西南地区叛乱,拓展了国土面积,奠定了清朝疆域版图。剧组应该是拍了的这部分内容的,但因为时长原因将乾隆的朝廷戏剪了大半,不仅导致观众(我)看得云里雾里的,还使中期乾隆的形象也只剩疑心、暴怒和自私了。
在木兰时,卫嬿婉(炩妃)佯装宫女来各种讨好乾隆,他虽受用,但当如懿要处罚卫嬿婉时,他也只是道:“她是皇后,有管理六宫之责,她罚你,便受着好了。”他虽享乐,但也没冲昏了头,且这个时间还没发生永璟夭折之事,乾隆和皇后依旧是顶好的。
纯妃无意告知乾隆嘉贵妃赏赐了她皇后专用的凤翎项圈始,乾隆这疑心总算是用对了地方,从四阿哥永珹暴露善训野马之事,猜到了在木兰自己被暗算的真相,又因一福晋向他告发嘉贵妃,琉瑚渐查出了真相。他直接将永珹过继给亲王,不认他当儿子,再禁足嘉贵妃,险些将她逼疯。
而卫嬿婉更是趁她病要她命,将所有事情一概推给嘉贵妃,再利用她养的狗将就将就害死璟兕,让乾隆忍无可忍将她大贬,命其无令不可出宫,永远禁足。
这时他跟皇后也是很好的。
一切皆是从永璟被害夭折之事开始。皇后孕中时,钦天监言辞凿凿地再三跟乾隆进言,说皇后这一胎必定是祥瑞之子,先是将乾隆对这一胎的期待盈满,再是惹得卫嬿婉生了谋害之心,于是联合钦天监、接生婆婆,让永璟胎死腹中,还利用乾隆信任星象之事嫁祸给皇后,让他对皇后心生隔阂,事情也正向着如卫心中所想发展。
乾隆虽然是被利用,但也是他自己愚蠢,才导致了他与皇后离心的开始。后来他开始不那么相信星象之说,也派了人调查,还去看了皇后,可这深种下去的疑心,已经没法根除了。后来两人争吵之时,他也旧事重提,道“朕纵是信了(星象)又如何”。
而后调查有了结果,卫嬿婉巫蛊之事败露,她尽数推给自己额娘,皇后、纯贵妃、颖妃都不相信只一个她的额娘就能串通宫内宫外,只有乾隆一个人深信不疑,还跟皇后替卫求情……我看到这,只觉得当年的弘历已经死了,现在这个乾隆,也已经失了五成的智了。
直至遇见寒香见,他仅剩的五成智也消失殆尽了,什么疑心深重、刚愎自用、自私自利,都变成小事情,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变得连个皇帝都不像。
不顾所有人反对,硬是让寒氏入住承乾宫,费尽心思讨好她,为她大费财力物力人力,事事巨细面面俱到,三阿哥永璋只是直言劝谏了他几句,便先是被打骂,后是纯贵妃跪在雨中磕头祈求原谅,而后永璋和纯贵妃便双双逝世。
他这一系列暴行惹得前朝后宫不满至极、议论纷纷。他这时比遇见妲己的商纣王还昏庸愚昧,令人发指,让人看见他就恶心。
关键寒香见不领他的情,他还让皇后去劝她,还当着皇后的面说出“朕对香见一见钟情”这种令人寒心至极的话。
不仅如此,他还请了寒部的老弱妇孺来,逼得寒香见留在他身边,将她一辈子囚禁在了紫荆城,毁了她的一生。
还不仅如此,在得知寒香见不能生育时,打了皇后一巴掌,直接将皇后心里无数的委屈和失望打了出来。
更不仅如此,还在一次争吵之后将永璂给了海澜抚养。
木兰遇刺客时,凌云彻舍身救了皇后母子,却引来了乾隆无休止的猜忌,然后两人便是无止境地争吵、冷漠、争吵、冷漠……
或许是为了找回他那可怜的一点自尊心,不仅将凌云彻变成太监,让他去伺候皇后,自己还去皇后宫里拐着弯变着法地羞辱两人。
之后又得知皇后和凌云彻抱在一起,他就像是那炮仗遇到了明火,不仅燃了还炸了,事已至此,凌云彻的结局只能是死亡。
他又害死一人。
时隔几十年,又一次巡游江南,与上次两人携手同行幸福游街不同,这次他们已经隔了一道天堑,形同陌路。
乾隆受炩妃和进忠诱导,不顾自己与皇室的颜面,沉迷于民间美人。皇后忍无可忍当众撞破他的“好事”,于是两人一个在极其盛怒之下、一个在失望透顶之中,进行了一次雷霆万钧般的争吵,最后皇后彻彻底底绝望,剪断青丝,与他割发断义。
发丝一断,飘至落地,乾隆的表情从惊诧、慌乱、难以置信直至临近崩溃,他眼眶含泪似落非落,嘴角上扬似笑非笑,情绪到达顶点时的突然崩断,瘫倒在椅子上。
这一下,两人几十年的种种,竹马青梅、青涩岁月、恩爱甜蜜、相伴相随、海誓山言、帝后同心……全部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断发断义,青樱弘历在这时终于都被埋葬。
永琪才刚立为太子,就因病逝世,乾隆伤心欲绝,因永琪格格一人之言,便废了如懿皇后之位。如懿大抵是不在意的,皇后之位她不在意,至于乾隆之举是否会让她寒心,她那颗心或许早已经衰死,不痛不痒了。
而乾隆,则是丧子之痛夹杂着伤心失望,一是为永琪悲痛,二是对如懿失望,废除皇后,他亦是伤心的。他晕倒醒来后,将封永琪为太子的诏书烧了,心中万般的痛苦,父子之情,寄予千般的厚望,都在一刹那间泯灭,消逝在这火焰之中……
经如懿、海兰、太后、乾隆几人合力暗自调查、装病设局,当众揭露处刑卫嬿婉,给她灌了牵机药,不立刻致她于死地,而是一点点折磨她,让她疯魔九年。
他知道自己这么多年错怪了如懿,又不知该怎么做,于是求助太后。
他们相见的最后一面,此时如懿心已死,不愿再活,乾隆还傻傻的让人跟你去木兰、替你主持后宫。这最后的见面,如懿应是抱着怀念的心思,她无言地望着眼前人,却满眼都是从前弘历的身影。而他是抱着无比的歉意,怀着忍不住想瞧一眼她的想法,他神情举止有些无措,因为他不知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只能小心翼翼且生涩地将自己祈愿说出来。
可惜这最后一面两人都没能如愿,如懿不可能再看见弘历,也不会完成他的祈愿,只给他留了“兰因絮果”四个字。
这四个字是说,男女姻缘,初时美好,最终离散。”
最后一次木兰秋狝,他不再如往常一般威风驰骋,只剩落寞。寒香见大概是第一次这么仔细地瞧他,不知她想的是此人自作自受,还是终于看出他并非是个完全无心之人。
得知如懿逝世,他依旧盛怒,可站在置办丧仪的宫门前,却不敢进去,只一眼都看不得。
他让郎世宁修复如懿剪去一半的画,郎世宁却道:画中人曾经心意不在,他复原不了。
他去了那个已经许久许久没去的地方,他们少年时最常去的,往常这里都是人影成双笑魇如花,如今只剩他一人噤声恸哭。
他向太后解释自己为何抹去史书上关于如懿的一切记载,他只是想还如懿一个自由之身,让她死后无需被紫荆城里种种虚名禁锢,还画了养心殿梅坞的构建图,将自己永远困在里面。
人生存在之意义他已失去大半,是他曾冷心冷情、刚愎自用、愚蠢至极所导致,也是这紫荆城里暗不见天日的束缚之因,错已铸成,只剩追悔,令人无比惋惜、痛心疾首。
乾隆最后的妆造和神态像极一个已死多年的人从他所埋葬的地方走出来,忆起自己还有一个未完成的遗愿,于是还魂将它办完。
盒子里的手帕上绣着的青樱红荔从未分开过,那孤单的一缕青丝也有了她的白发,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青樱已死,弘历抱憾,真真正正地追悔莫及。
这时回看才知道,如懿与他割发断义之时,他极端盛怒,却也捡起了她的断发,珍藏至今。
枯梅生叶,他不知晓,以后这颗绿梅是否会盛开,他亦永远无法看见。只是手里紧紧握着这个盒子,这里面装着弘历与青樱的少时浓情、幸福时光,也有着如懿与乾隆的割发断义、恩断义绝。
许是泉下的青樱软了心、原谅了他,或许,他们能在下面亦或是下一世,能再相见。
这部剧看了整十天,看到乾隆尤为气人之时,本以为看他孤独终老会觉得开心,但实际上内心和他一样满是悲凉,到结局只觉心痛,喘不过气来,无比惋惜、无比遗憾,可即便如此,也比不过他在如懿逝世后千万分之一的痛心疾首和那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的悔恨终生。
老天让他活这么久,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
要是这一世,青樱不曾入宫被束缚,弘历也只是个闲散王爷,他们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但愿青樱和弘历真的能在以后的生生世世,能做一对寻常布衣,自青葱至白头,相知相许,相伴相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