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预制菜行业再次出现在顶层文件中。

发布时间 :2023-08-03 18:56

​​7月31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通知,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其中专门提出支持餐饮服务消费,以及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预制菜行业再次出现在顶层文件中。这些年关于预制菜的争议从未断过,去年一句“预制菜不如猪狗食”的言论更是一度引起轰动,引发了许多消费者对预制菜行业质疑、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最近,更有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购买预制菜的频率降低,有的人已经很久没有买过了。“引发了不少人猜测,预制菜这个行业是否要“凉”了。此次预制菜再上国家文件,无疑是将这个品类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预制菜未来到底会如何呢?这个万亿规模的广阔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


 

01
 

预制菜市场热度依然

“有一阵子没吃预制菜了,现在让我下单,其实是有点抵触的,口味和新鲜度不如现做的,堂食的快乐也是预制菜提供不了的。”小K说道。作为一个曾经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小K曾因为预制菜的便捷选择这个品类。但如今,也因为口味与新鲜度的原因,开始远离预制菜。而在整个预制菜消费市场,小K并不是个例。餐饮O2O也发现,曾经在抖音等平台,一度成为热销爆品的预制菜,也变少了不少。怎么回事,预制菜真凉了。
对此,预制菜的头部企业得利斯相关人员表示否认,并且表示预制菜热度依然很高,直播间里的预制菜少了,主要是受季节影响。

五月之前,酸菜鱼、牛蛙预制菜在网络上很火,现在却很少出现,是因为销售季节已经过去。“夏季,凉拌类的预制菜卖得好,再过两三个月,胡椒猪肚鸡、酸菜鱼等汤类预制菜就会回来了。”

图片

换句话说,预制菜的整体销量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只是卖的东西不一样了。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我们以生产油炸类流水线食品为主,最近销量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以单价来看,高客单价食品销量不俗,只要找对渠道,市场还是有的。”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19年为2445亿元,2022年已经达到4196亿元,并且逐年大增,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

近十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多年增加,目前相关企业已超6万家。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2020年受疫情影响,宅经济让预制菜迎来风口,2019年和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均超1万家。

很显然,预制菜依然是一个火爆的赛道,不存在“凉了”的问题。


02
 

风口依然集中在B端

当下预制菜消费市场基本分为B端和C端两大销售渠道。B端销售主要面向连锁餐厅、酒店等,C端销售渠道是指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在工厂完成预制菜加工后,通过餐饮门店、生鲜电商平台、商超等渠道销售给顾客。“虽然大家都在努力向C端推预制菜,但当下预制菜的主要生意还是集中在B端渠道,特别是疫情之后,降本增效成为餐企核心需求,预制菜就非常关键。”而且,对于B端市场,预制菜企业合作的客户一般是连锁的中大型餐饮企业。

图片

连锁门店要达到一定体量,才能有合作的基础。“一般而言,门店数量达到50家以上的餐饮企业,一般都会找预制菜企业供货。”连锁餐饮企业为了保证各家门店菜品口感的一致性,流水线的工业化制作,是必然的选择。酸菜鱼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预制菜,不但要做到酸度和辣度的完美结合,金黄色汤底的色泽也要有保证。此外,针对不同的地域,口味也有细微调整。“目前还是在现有的口味上进行产品升级,这是餐饮客户的最大动向。”消费者也知道外卖送来的是预制菜,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社交平台上,关于预制菜外卖的讨论热度不断,观点不一,有从卫生方面考虑的支持者:“有的小作坊现做的饭菜,连外卖小哥都看不下去,预制菜起码干净。”也有反对的声音:“预制菜不如新鲜食材做得口感好,点外卖点到预制菜,还不如泡方便面。”作为门店背后的预制菜供应商,一个从业人员表示,这两种声音一直存在,要在食材和口感方面下功夫,留住消费者的胃,也留住餐饮企业的心。
03
 

C端爆发还需等待

虽然目前预制菜更多的集中在B端,但不少行业人士都认为,C端才是预制菜真正能够实现大爆发的大市场。疫情成倍的销量,已为预制菜企业展现了C端市场想象力。作为行业头部的得力斯,也在不断向C端市场推进。2022年,得利斯B端业务量基本维持在70%左右,C端业务量占30%左右。“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中,短期重点向B端市场发力,而C端市场毛利率较高,长远看是重要发力点。”公司相关人员表示。2023年,得利斯的目标是将C端市场业务量占比提高至40%。中信证券也预测,未来十年,C端预制菜市场可能会达到20%以上的增速,做到2000亿的规模。

图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C端消费者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口感、新鲜度、品类、性价比等。

预制菜的消费人群对于价格尤其敏感,《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到,有调查显示,没有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23.39%的人因为“预制菜价格较贵,性价比较低”,这是消费者否定预制菜的主要原因。

“以价格来衡量,肯定是越贵的口感还原度越高。”一个业内人士以红烧肉预制菜举例说明,生活水平高的消费者更注重品牌,会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厂家,口感和肉质有保证,大概率不会踩雷。

而低价红烧肉预制菜的肉质一般,口感不好,消费者对预制菜心理预期与实物差距大,基本没有复购的可能。“回头客都是靠口味决定的,好吃还是不好吃,决定了复购率。”

未来预制菜企业想要在C端发力,核心还是需要提高口味,同时提高产品性价比。


04
 

核心依然要回归产品

在当下很多人看来,当下预制菜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国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更多的是为整个产业指路,并不是保驾护航。”
《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指出,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国内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市场规模大、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的“大行业、小公司”的分散格局,市场仍旧处在蓝海竞争,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领军企业。

图片

不过,依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个国家级的风口企业。这是由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随着国家人口红利下降,餐饮工业化进度提升,预制菜接受程度、普及程度、渗透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过,真正要突破预制菜发展的瓶颈,依然还缺少爆发性的助推力。
据相关人士介绍,当下预制菜企业大多是稳中求变,“创新”也是小范围的。以口味来说,现在的预制菜以川味为主,有些餐饮门店会订购预制菜汤料,食材自行准备。餐厅的口味决定了预制菜行业的“味道”。

图片

甚至有时候只是换个包装而已。比如说水饺行业,他们不再售卖传统的袋装水饺,而是在门店内现包水饺,其实饺子皮和饺子馅都是预制的,将最后一道工序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增加了现场感。新鲜血液也正在不断注入预制菜行业。饿了吗成立团队细分行业运营,盒马将预制菜列入一级部门,叮咚买菜的预制菜“订单”目标是50亿元。看似不搭界的顺丰也宣布全面布局预制菜。“但这些都只是在解决预制菜销售问题,并没有触发到预制菜发展困境的核心。”在行业人士看来,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巨头跨界预制菜,对整个预制菜的助推力都有限。预制菜要想真正实现快速发展,核心依然还在于“如何征服中国胃”。正如某个专家所言,最重要的一直是产品本身,所有的食品最终只有回归到美味、安全、真正戳中消费者内心,才能真正提高产品复购率。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