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文心”西海岸行|唐岛湾: 海上有落日,岸边有生活

发布时间 :2023-09-25

​​落日的余晖照在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滩涂上,正在挖着蛤蜊的市民们,浑身都仿佛蒙上了一层幸福的光晕。这一幕,正好被前来青岛市采风的“大地文心”西海岸行采风团所撞见。

海上有落日,岸边有生活。9月23日,“大地文心”西海岸行采风团走进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感受城市滨海公园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景观,了解当地近海与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行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海上西湖”成地标性城市滨海公园

在当地人心中,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的地位就仿佛西湖在杭州人心中的地位。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或节假日的空闲时间,都会来公园散散步、吹吹风。如果饶有兴致的时候,则会拿上铲子和水桶,一股脑扎到滩涂上,体会挖蛤蜊的乐趣。

这个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滨海公园,给当地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幸福。

它位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及其周边区域,涉及西海岸新区薛家岛和长江路2个街道办事处及积米崖管区。包括唐岛湾内湾浅海水域、滩涂、植物园及海岸线周边50米—100米缓冲区域。规划总面积1082.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58公顷。

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以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优势、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地带性植物资源等,成为近海与海岸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基地及科普教育、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其特有的海洋文化、渔业习俗和历史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湿地文化教育的理想基地,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大、中、小学生们的特殊“课堂”,以及公众的“博物馆”。

如今,公园保留了约760米的自然滩涂风情区,市民和游客可以带孩子来挖蛤蜊、抓螃蟹、摸小鱼......度过一段悠闲惬意的亲子时光。

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南岛片区拥有7个自然村,至今保留着渔民出海捕鱼的渔船,退潮时,渔船停靠岸边,涨潮时,渔民驾船出海捕鱼。除此之外,景区还保留多处渔家居住的海草房,海草房以海草为顶,石材木材为主体,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是极富海岛文化的原住民建筑,与山海相得益彰。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凤凰岛上还保存有45处150间海草房。

      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效果显著

近年来,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加强对湿地水域及陆域环境的高质量管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唐岛湾清淤、排污口整治、岸线护坡、植被维护等工作,公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过专业测评,占地1300公顷的唐岛湾湿地,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固碳能力近20万吨,累计可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量72万吨。

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打造还包括建设南岸生态植物园。这里是一处以专类园为特色、以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敞开式公园,自东向西沿着主干道重点打造“一线七园”,包括彩叶彩枝园、百果园、浪漫樱花园、蔷薇园、豆趣园、木兰海棠园和缤纷绿道专类园区等。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鸟类前来繁衍生息。不远处,一只白鹭腾空而飞,在夕阳的映衬下,仿佛一幅写意国画。

 

采风团行走在公园内,对公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了切身体会。看着飞起的白鹭,采风团成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有云十分感慨:“把海、公园、湿地结合得这么美妙的地方我还是第一见。穿过公园就到了海滩,这里既是公园还是植物园,给市民提供了绝佳的休闲娱乐场所。”

如今,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建设,拥有了长期稳定的管理机构和系统的规章制度,使得生物多样性与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水质明显改善并且得到有效保障,成为西海岸新区的城市新名片。​​​​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