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即落后?被美国海军寄予厚望的“伯克”III型驱逐舰战力几何

发布时间 :2023-10-07

​​今年8月15日,美国海军第2艘“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DDG-128“泰德·史蒂文斯”号在英格尔斯造船厂下水,并在8月19日举行了命名受洗仪式。此前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已于今年6月27日交付美国海军,至此几度调整方案修改设计的“伯克”III型驱逐舰终于加入了美国海军。而通用动力旗下的巴斯钢铁造船厂(BIW)承建的首艘伯克III型DDG-126“路易斯·威尔逊”号已在今年5月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伯克III也正式进入了双厂同时建造的量产阶段。

 

前文内容中我们提到,由于老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将在近些年迎来大规模集中退役,并计划在2027年全部退役,而担任新一代舰队防空指挥角色的DDG(X)大型导弹驱逐舰项目研制进度迟缓(提康又-1,两年退役10艘!美国海军如何面对“盾舰”规模大幅缩减?)。因此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该角色将由建造中的“伯克”级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兼职代替。那么被美国海军寄予厚望“伯克”III真的能胜任舰队防空指挥舰的角色吗?这款“终极版伯克”的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海试中的伯克Flight III型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

 

早在2008年8月,时任美国海军发言人克雷·道斯公开表示建议增购8艘改进型“伯克”级驱逐舰作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大幅削减采购数量的替代方案。当时“伯克”级最新批次(Flight IIA型 62倍径舰炮+无CIWS改版)建造任务已接近尾声,该批次最后一艘DDG-112“迈克尔·墨菲”号已开工,同时美国海军也面临着下一代主战水面舰艇建造任务无法及时衔接的问题。在上世纪美国去工业化浪潮的长期影响和“回归制造业”面临种种困难的情况下,主战水面舰艇建造任务的停滞可能造成造船厂人员流失、建造水平下降等问题,将严重冲击美国军用造船业。

伯克级Flight IIA型“62倍径舰炮+无CIWS改版”的最后一艘,DDG-112“迈克尔·墨菲”号。

 

200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预算报告中,“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确认只建造3艘,并全部由通用动力旗下的巴斯钢铁造船厂承造,这其中造成的数量空缺将通过增购“伯克”级第三批次(Flight III)来弥补。同时为了弥补英格尔斯造船厂退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承造行列造成的损失,美国海军计划将首批增购“伯克”级订单交给英格尔斯。按照美国海军当时的计划,2010年度将订购首艘改进型“伯克”级驱逐舰(舷号DDG-113)。

在巴斯钢铁造船厂建造中的“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

 

不过到了2010年,新批次“伯克”级Flight III型的细节设计进行了大幅度变更,包括部分修改舰体主尺寸、优化舰内空间布局、增加排水量、重新设计上层建筑结构,并加入部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已应用的新技术成果。同时将使用全新开发“空中与导弹防御雷达”(AMDR)项目下的新型SPY-6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来取代原有的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天线阵面尺寸将增加。另外AMDR系统还将分为S波段与X波段两部分,X波段雷达布置与舰桥顶部,系统兼顾火控功能,计划取代“祖传”的AN/SPG-62照射雷达。

2012年公布的“伯克”级Flight III型舰岛方案CG。(不知为何X波段雷达上方仍保留了祖传AN/SPG-62)

 

另一方面,由于新型雷达系统耗电更大,此前“伯克”级现有的3台2500千瓦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将无法满足要求。为此,美国海军当时制定了两种计划方案,第一种希望“伯克”III能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以提高动力系统效率与供电能力,而另一种比较保守的选项则是以现有供电系统为基础,再加装第4台2500千瓦燃气轮机发电机。

“伯克 III型早期方案模型。

 

由于设计变更过大加上大量新技术的运用,为保证建造任务避免产生巨大空档期,同时为降低风险,新批次“伯克”级也改为分小批次逐步运用新技术的模式,美帝也玩起了“小步快跑”!2010-2011财年编列的3艘(DDG-113至115)将沿用“伯克”IIA的舰体和动力系统,同时相关作战系统软件升级为最新版本,包括换装新开发的AN/SQR-20综合多功能线列阵声呐系统(MFTA)以及配套的AN/SQQ-89A(V)15水下战系统。2012财年的6艘(DDG-116至DDG-121)开始应用部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新技术,包括全新的发电机和供电组合。而真正的“伯克”III型(DDG-125开始)计划在2017财年编列,将装备AMDR多功能S/X双波段相控阵雷达系统。不过由于AMDR-X雷达在发展中遇到了较大的技术难题,因此后来建造的“伯克”III暂时并没有装备AMDR-X雷达,实际上不存在“双波段雷达”组合。

“伯克 III型2014年方案概念,可以看到舰桥顶部已取消AMDR-X雷达。

 

在Flight III之前的这批过渡型“伯克”一般称为Flight IIA型“重启版”,首舰DDG-113“约翰·芬”号于2015年3月28日下水,距离前批次最后一艘DDG-112下水已过去4年。
 

过渡型的“伯克”IIA重启版最终确定追加建造13艘,其中巴斯钢铁拿下了7艘订单,英格尔斯负责建造6艘。不过由于先前开工建造的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项目进度缓慢,同时建造过程中还长期占用着其中一个总装船台(巴斯钢铁造船厂目前共有2个陆上船体总装位和3个码头舾装位),加上近几年技术人员流失、供应链不稳定、新冠疫情、工人罢工等多方面问题,从DDG-118“丹尼尔·井上”号开始,巴斯钢铁负责建造的“伯克”IIA重启版项目进度大受影响,建造任务严重积压。以至于巴斯钢铁负责建造的最后一艘“伯克”IIA重启版DDG-127“帕特里克·加拉格尔”号的合同签订反而在首批“伯克”III之后(“伯克”III型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由英格尔斯负责建造,巴斯钢铁的首艘“伯克”III为DDG-126“路易斯·H·威尔逊”号),打乱了舷号排序,这在以往美国海军中颇为少见。

 

巴斯钢铁造船厂同时建造中的“朱姆沃尔特”级和“伯克”IIA型。

 

相对来说英格尔斯造船厂情况就要稍好些,2021年6月5日“伯克”III型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下水,并在同年12月14日进行了首次海试。

 

 

最终亮相的“伯克”III

反复修改方案、折腾多年的“伯克”III最终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整体外观与“伯克”IIA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但内部及子系统改动较大。首先“伯克”III基本沿用了“伯克”IIA型的舰体,考虑到需要安装新型雷达系统和发电机供电系统,据说水线宽度稍有增加,满载排水量增加到9558吨(一说10700吨),勉强达到了“万吨大驱”的资格。动力系统采用4台LM2500+G4型燃气轮机,电力系统从原来的3台AG9140燃气轮机发电机升级到AG9160RF,单台发电功率从3MW提升至4MW,发电量提高28%,空调冷却量提高22%,耗油量上升8%。

 

武器系统方面,“伯克”III最终仍沿用9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前32后64)、MK-45 62倍径127mm舰炮、AN/SQQ-89水下作战系统等。其中MK-41垂发系统能够兼容发射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目前装备的所有主要弹种,包括标准-2MR Block3远程防空导弹、标准-3BlockIIA反导拦截弹、标准-6 Block1A型防空导弹、ESSM Block2型中程防空导弹、“战斧”巡航导弹以及近几年新列装的LRASM反舰导弹等等。
 

 

“重头戏”则在雷达系统,“伯克”III型装备了雷神公司最新研制的AN/SPY-6(V1)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宙斯盾”基线10作战系统,至此“伯克”级终于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以往的AN/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AN/SPY-6(V1)天线直径从3.7米增至4.3米,T/R单元数量达到5328个,综合性能大幅提升。该雷达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达到了1000公里,同时具备对隐身战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探测能力。美国海军在2017年的陆地测试中发现该新型雷达灵敏度是SPY-1D的30倍,探测距离是其2倍,并可同时追踪6倍的目标数量,且同时可提供射控数据链传输,可制导3倍数量飞行中的防空导弹,并能在后者2倍的距离上跟踪雷达截面仅50%的物体。因此美军甚至声称SPY-6的综合性能是SPY-1D的100倍。

但前文提到,由于AMDR雷达系统中的AMDR-X在发展中遇到了较大的技术难题,因此目前建造的“伯克”III并没有装备AMDR-X雷达,也就是说现阶段该型舰不存在美国海军期待装舰已久的“双波段雷达”组合系统。

“伯克”III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与“伯克”IIA重启版DDG-123“莉娜·H·萨特克利夫·希格比”号同框对比。新型AN/SPY-6(V1)相控阵雷达阵面外罩外形虽然仍沿用八边形,但与前型AN/SPY-1D/(V)还是有所区别,尺寸也稍大些。

 

为尽快弥补“提康”集中退役造成的“盾舰”规模削减,维持水面舰规模和战斗力,今年8月美国海军再次与英格尔斯和巴斯钢铁签订“伯克”III新订单,建造合同已编列到DDG-142。除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已交付美国海军外,目前英格尔斯造船厂有4艘“伯克”III正在建造或舾装中,分别为DDG-128“泰德·史蒂文斯”号、DDG-129“耶利米·丹顿”号、DDG-131“乔治·M·尼尔”号和DDG-133“萨姆·纳恩”号。而巴斯钢铁造船厂有3艘“伯克”III正在建造中,分别为DDG-126“路易斯·H·威尔逊”号、DDG-130“威廉·沙莱特”号和DDG-132“昆汀·沃尔什”号。

 

虽然“伯克”III相比前型舰性能有所提升,但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伯克”III在研制设计过程中,原本计划尽可能在“伯克”IIA的基础上设计,以求降低成本,同时建造一批过渡型“伯克”IIA降低大量新技术带来的风险、维持造船厂的建造任务。而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又希望通过一系列大规模改进,使“伯克”III能满足一系列未来海上作战需要。由于DDG(X)迟迟未有大的进展,“伯克”III很可能仍将作为未来5-10年内的绝对主力,而“伯克”舰体本身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设计了。在一次次改进中,“伯克”的舰体结构和舰内空间的发展冗余度越来越有限,而尺寸重量更大的新型雷达系统,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舰内空间、舰体重心以及供电冷却性能力更为雪上加霜。尽管“伯克”IIA重启版和“伯克”III升级改进了供电和冷却系统,暂时勉强满足了SPY-6的正常运作,但此举进一步消耗了“伯克”有限的吨位和重心冗余,升级潜力已完全耗尽,恐怕更加难以应对未来的改装和升级需求。作为“美国海军目前最强盾舰”,“伯克”III却已无法再引领世界海军驱逐舰的发展潮流,各方面性能与太平洋对岸某大国的055型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型导弹驱逐舰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更何况“伯克”III首舰交付美海军的当下,055第一批8艘已全部服役,第二批次也在有条不紊地建造中。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