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五 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请来瞻礼历代精品达摩画像

发布时间 :2023-11-17
​​图片
達摩宗六祖師像年代:北宋仁宗至和元年现藏:日本京都高山寺

 

达摩祖师为中国禅宗的始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佛教自汉代由天竺(今印度)传入华夏大地后,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尤为盛行,佛教的中国化亦可谓乃中外文明交流发展的产物。相传天竺国王子、尊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世祖的菩提达摩,泛舟航海来到我国岭南广州地区传教。南朝梁武帝萧衍闻讯后,竭诚邀请他前往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讲经。由于达摩奉行的是佛门大乘教法观点,主张面壁静修禅法,藉以普渡众生。而萧衍虽亦笃信释教,但在思想上却主张自我解脱。因此两人每每相见谈及佛事,却总是由于见解不一而话难投缘。达摩内心感到这里并非传经布教久留之地,便决定继续北上。他独自行至建康城北郊幕府山麓的长江南岸,但见烟波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舟,犯难之际得到一位老者相助,遂踏上其所予的一束芦苇奋勇渡江。梁武帝得知达摩悄然离去后,连忙派人追赶挽留,待赶到长江边后已为时晚矣。达摩此刻正在赶往北魏都城洛阳(今属河南)的征途上。达摩后来驻锡嵩山少林寺(今属河南登封,被誉为中国佛教禅宗之祖庭),继续摈弃世俗杂念,面壁九年参禅修行,最终成为东土(泛指中国地区)佛教禅宗的始祖。

图片

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是指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图片

禅宗经达摩祖师传入中土,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图片

祖师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祖师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图片
宋  梁楷《八高僧图卷》(局部)  26.6×64.1cm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无学祖元《达摩悟道图》尺寸:77×39cm

款识:面壁九年,传无所传,一花五叶,东土西天,总持亲悟,此眼淀髑髅前。瑞麻主山无学翁祖元题。

 

此达摩像乃无学祖元大师之作。画面用笔工致细腻,描绘神态生动,不亚于画家之流,而更显禅意。无学祖元初拜北涧居简出家,后依于径山无准师范,成为无准门下的翘楚。无准寂后,祖元历参诸方,参访了杭州灵隐寺的石溪心月、虚堂智愚,以及宁波育王山广利寺的偃溪广闻。请住持东湖的白云庵七年,再住台州真如寺、温州能仁寺,再参四明环溪惟一。

作者简介:无学祖元 南宋临济宗僧侣,后东渡日本,为日本无学派(佛光派)的始祖。

图片
达摩像轴元 赵孟𫖯纸本 设色规格:111.1x3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跋:至元廿九年(1292年)夏四月望。弟子赵孟𫖯画。

鉴赏跋:本幅: (残损不成句读。不录。)(印记:杨廉夫、铁笛道人);

图片

本幅: 顶上肉髻。肤已生毛。长松磐石。宴坐逍遥。手中无花。面前无壁。会么会么。是真花壁。图梁初祖。是宋王孙。曰梁宋幻。已落声闻。己卯新秋御赞。(印记:得佳趣、几暇怡情)

图片
元初画家颜辉款 达摩造像绢本 水墨设色尺寸:55x104cm

本幅画作曾为明治时期日本著名画家江上景逸旧藏,现为加拿大资深中国书画藏家珍藏。

图片

颜辉,字秋月,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一作浙江江山人。宋末元初时人物画家,擅人物、佛道,亦工鬼怪,兼能画猿。其造型奇特,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怪异,有生动传神之趣,在画法上喜作水墨粗笔,用笔劲健豪放,笔法粗犷,有梁楷遗法。元代由于山水画、文人画兴起,作为人物画家的颜辉在中国画史埋没无闻,由于其作品流传日本较多,颜辉在日本受评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传世代表作有《钟馗雨夜出游图》,《蛤蟆仙人像》,《李仙像》,《猿图》。

图片
日本藏 元代 绢本着色达磨大师画像尺寸:220.6×124.1公分

本图是僧形肖像,画的是远山文样的百衲衣盖到头上只露出脸和胸,结着禅定印坐在圆交椅上,画面右上方有「初祖菩提达磨」的外题,因而知道是达磨。从绢的质地密致和宽门幅的特征知道是舶来品,是元代渡海僧竺仙梵僊的法弟大年法延的开山之处传入,带有浓厚大陆色彩的文化。

图片
一苇渡江图规格:119.5x29.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达摩“一苇渡江”故事。达摩(?-西元535年?)本名菩提多罗,据传本为南印度香至王第三子,梁普通元年(西元520年)由海路来广州。梁武帝便迎接他到建康(今南京)说法,然因梁武帝不能悟道,遂脚踏折芦,渡长江至北魏。

图片

画中达摩脚踩一叶芦苇,衣袍飞动,飞越江水。人物受明末吴彬夸张变形风格影响,神情夸大,极富趣味。用色鲜艳活泼。

 

图片
元·因陀罗(传)《芦叶达摩图》纸本 墨笔 | 66.5 x 29.7 cm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藏

本图无作者落款,绘菩提达摩脚踏芦叶渡江,上方有“天童□□”题赞,曰:满“踏芦渡江,满目烟波,九年面壁,计较犹多,五叶春风开一花。”下钤“衍昊”“玲珑巖主”两朱文方印。可知题跋者当爲天童寺的僧人。

图片
绢本设色  十四世纪佛画规格:83.5 x 46.8 cm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
图片

此画上方虽有元代书画家松雪道人赵孟頫的字样,但此画是明代佚名画家仿宋代王瓘绘画风格的作品,可见诗堂题字为伪造。画面描绘的是家喻户晓的二祖慧可大师断臂立雪的故事。   

图片
慧可断臂求法图室町明应五年(1496) 雪舟等杨( 1420~1506)纸本设色高183.3公分 宽112.9公分日本爱知常滑斋年寺藏

此图描绘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法的情景,为日本雪舟等杨晚年之作。现为日本重要文化财。雪舟为室町时代(1392~1573)画僧,水墨画之集大成者,以明晰的空间构图和苍劲的笔势为其特征,开创室町时代水墨画的崭新作风。

图中达摩祖师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结跏趺坐于蒲团上。身后为禅宗二祖慧可,初次拜谒达摩,请求收为弟子,未获许可,立于雪中度过一晚, 并自断手臂,以示求道的决心。

达摩目光炯炯有神,长眉、浓鬚之梵相,笔法雄浑有力,眼瞳接近上眼睑,表现戏剧性瞬间的紧张感。岩壁采皴法描绘,将线条反复皴擦,表现岩石之脉络纹理和坚实的量感,用粗大的轮廓线从外侧晕染,墨色浑厚,与淡墨的衣纹线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达摩渡江图明代 孙克弘绘规格:H: 99.4 cm  W: 27.8 cm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孙克弘的《达摩渡江图》细细品览,但见身材魁梧的达摩高僧披着一袭红衣袈裟,此刻正不畏万里天堑艰险,一双赤足踏着苇秆,奋勇乘风破浪,毅然行进于滔滔大江中。他的情态镇定自若,双目放光有神,坚定不移地凝望着前方……从中可见孙克弘是以佛教信徒虔诚之心认真绘制此画作的。

图片

孙克弘在该图创作中以细笔落墨为主,工写兼备,如人物宽额、浓眉、环眼、勾鼻、阔嘴和满腮胡须等,画家皆一一勾画细腻,面部及身体赋色自然,达摩身上的袈裟线条简约凝练、流畅有力,另以阔笔朱色敷染,形成较为强烈的画面视觉对比。周遭江面波涛翻滚,令人心潮澎湃起伏,由此烘染出当时渡江的艰险气氛,进而再现达摩高僧超凡脱俗的神通之力。

《达摩渡江图》整幅画作笔墨苍润有致,生动自然,人物神采奕奕,意韵端庄肃穆,具有宋人粱楷简练洒脱等笔情画意,而江水画法虽得力于“南宋四家”之一马远的影响,但似乎亦有自己的某些笔墨风貌,笔者由此还联想到浙江宁波“天一阁”目前典藏的孙克弘另一件《达摩渡江图》。通过画家的点睛之笔,人们可以窥探其娴熟老到的丹青技法。

图片
菩提达摩图元代,14 世纪立轴,纸本墨笔纵90.8厘米,横49.3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

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代师祖。本画中,他的头硕大无比,身体肥壮,半披着袈裟。他的头发和胡须十分浓密,根根笔直,用工笔精心勾勒而成,令人不敢轻易接近。他的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凝视前方,更添一种敬畏感。画家以简笔了了画出袈裟的褶皱,没有精细描摹。菩提达摩的形象占据了大半画幅,身材壮硕,神情严肃。海伦▪查宾在《菩提达摩像的三幅早期作品》中提出,这种类型的作品在13世纪时就在中国产生了,它转变并取代了早期菩提祖师的形象:身形苗条并具中国人体态。此类中现存最早的是一幅由无名氏创作的作品,现藏于妙心寺。妙心寺藏品上有德高望重的禅僧灭翁文礼(约1167-约1250年)的题跋,据此可判定这幅作品最晚的创作时间。

图片

梵像达摩,着白衣,长眉凤目,悠闲而内视,抱膝坐于朱色坐具上。笔墨虽少,而神形跃然纸上。达摩虬髯满面,眉目间有刚毅自信之色,衣纹则流畅婉转,与四周圆转的石骨适成对比,将人物的个性,在一片静穆的色调中凸显了出来。这种色调,不易取巧,难邀俗赏,但却深沉古雅,不只是本画内容的需要,更是作为文人画家的丁云鹏对艺术品位的追求,很雅、很静、很厚,读之可暂忘尘世,心境空明。 

图片

丁云鹏是颇受董其昌赞赏的晚明人物画家,所写人物、佛像,相貌奇伟,在李公麟、赵孟頫宋元文人画的基础上另有发展。又能作山水,得吴门文、仇遗意而益以装饰趣味。

 

《达摩图》轴明,吴彬绘纸本,设色纵118.8厘米,横5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中国禅宗初祖达摩面壁参禅的故事。图中达摩须发茂密,头顶有肉髻,耳垂较长,具梵僧的面相特征,但眉目、鼻梁又非西域人的深目高鼻,而是融合了汉人的特点。达摩身着红衣袈裟,袒右胸,结跏趺坐于蒲团上。达摩的面目刻画细致,袈裟衣纹用笔朴拙粗重,融入了战笔和钉头鼠尾描的笔意。布景简洁,达摩身后斜立一巨石,山石轮廓用淡墨轻勾,注重以水墨晕染表现山石的质感,墨色深重沉寂,与达摩面壁参禅的意境相融。

图片
明 宋旭 达摩面壁图
 纸本设色规格:121.3×32.2cm旅顺博物馆藏

宋旭是明万历年间名画家。工山水,兼长人物。他与华亭派顾正谊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闻名画坛。

图片

《达摩面壁图》描绘的是菩提达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炼的情形。达摩面部的刻划,坚韧虔诚。据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谓,达摩,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罗。于梁普通元年入华,武帝迎至金陵。后渡江往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画中自题七绝诗一首,年款为庚子。《明画录》载其“游寓多居精舍,禅灯孤榻,世以发僧高之”。这幅作品署有“超泉精舍”。观其笔墨简练沉着,应当是晚年八十六时所作。

图片

《达摩面壁图》所绘达摩形象古朴而虔诚,四周是野草蒙茸的岩洞,达摩身着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正在修行。画心题“问法金銮不顺情,折盖潜向少林行。若无断臂来承受,辜负如来十万程。”署款“庚子新春写于云间超果精舍。”押“宋旭之印”、“石门山人”二印。

图片
达摩图明 宋旭纸本设色规格:72.1×31.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题跋:自跋: 弟子宋旭焚香拜写。钤印:作者印: 初阳、檇李宋旭。收藏印: 收传印记:太上皇帝之宝。

画达摩一苇渡江故事,达摩着红色僧衣赤足立于芦苇之上,于风浪中毅然往前。圆瞪的双眼,上撅紧闭的双唇虽具程式化,但由宋旭画来,仍让人深有感触。


 

图片
清 金农 达摩祖师 立轴 设色纸本

此幅《达摩祖师》像乃“扬州八怪”之首金农所绘,他工诗文书法,精鉴别,山水、人物、鞍马、竹梅等皆善,其墨梅尤为精彩。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其梅、竹用笔奇拙,凝练厚重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