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这“医”刻 | 超声造影联合微波消融 多学科诊疗精准拆除肝癌炸弹

发布时间 :2023-12-07
​​图片

 

“郭主任,您给我看看,我下一步怎么办才好呀?”

 

10月,肿瘤介入科门诊,郭江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满面愁容的大爷。王大爷今年66岁,24年乙肝病史,10年前,老王头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在肿瘤介入科进行介入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后根治,期间一直在肿瘤介入科门诊定期复查,在肿瘤介入科保驾护航下病情平稳。

 

可一个多月前,老王拿着刚做完的腹部平扫CT报告,心情又忧虑起来。检查报告提示,部分病灶略有增大,这让他慌了神,赶紧挂了“老熟人”郭江医生的门诊,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随后,王大爷被收治入院。肿瘤介入科团队仔细评估了肝内病灶。团队对肝脏左右叶进行详细对比,终于发现肝右叶近胆囊旁病灶略有增大,但是最具挑战性的还是如何进行证实和治疗。
 

王大爷体内有植入的钢板,故不能做增强核磁检查,加之曾经在门诊复查的增强CT检查时有过非常严重的速发过敏,这种概率极小,却不幸发生在王大爷身上。不能进行增强核磁、增强CT检查评估病情,意味着只能用CT平扫的方式检查,由于平扫CT有时对病变位置并不灵敏,这就需要医生更加仔细谨慎地观察检查结果,每次肿瘤介入科医生为老王头看片时,都会每处逐一对比,确认是否有复发。

 

除了检查,一旦查出复发迹象,治疗也是一大挑战。目前医院通常使用的肝癌消融治疗方式是结合增强CT的影像,在CT引导下行肝癌精准治疗。李洪璐副主任医师介绍,以平扫CT的方式锚定位置,不能控制好范围,肿瘤部位毗邻胆囊,一旦消融范围扩大,可能会不可避免的损伤胆囊;而消融范围缩小,又有可能消融不完全。
 

精准消融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对于老王头而言,无法使用增强CT的手段,但是那也难不倒医护人员,她们手里还有另一个有力的“武器”——超声造影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同样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精准度。肿瘤介入科团队随即提请超声科进行会诊。

 

图片

 

手术当天,由超声科主任张瑶为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消融路径评估,李洪璐副主任医师负责对病灶进行微波消融。完备的术前准备和消毒后,手术开始,术中再次评估引导路径,进行穿刺,到达靶器官后再进行精准消融。“吸气,再吸,好,放松.......”张瑶主任手握超声仪不断探查着病灶周围和病灶部位整体情况,确认好位置后,李洪璐副主任医师再用微波消融针精准刺入病灶中心,消融掉周围的病变细胞。

 

图片

 

接着进行超声造影,造影结果显示,原本被造影照亮的集中区域,已经变成阴影,病灶消融完全,一次成功!只待后续观察,如果康复顺利,患者几天后便可出院。困扰王大爷多天的心病,随着治疗的成功,逐渐消散。

 

故事里的科普

01  增强CT 

增强CT也叫强化CT,指的是在CT平扫基础上,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有重点的进行检查,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一种手段。许多病变在CT平扫时无明显特征。如:小的肝囊肿、肝血管瘤和小肝癌等。注射造影剂后,可以增加局部的对比度,以进一步确诊。

02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在常规超声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有效增强组织器官的血流信号,更好地反映血流灌注,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超声造影是纯血池造影,作为造影剂的微泡,其半衰期短,不通过肝肾循环,通过呼吸道排出,这也是和CT、MRI增强的不同之处。

03 微波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就是将一根特制的微波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释放微波磁场,使周围的水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凝固、脱水、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



撰稿:肿瘤介入科 蔡亮 邵希红​​​​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