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才是最难(一)

发布时间 :2023-12-10

​​ 

简单才是最难(二)

 

简单才是最难(三)

秋去冬来,人在寒潮将至的时候,总有很多感叹和思绪,纷沓而至,不知道从何处下笔,也不知道逻辑在哪,就随意一些,各位看官切勿介怀。

 

作为一个非专业观众,自从去年起,已经没有办法从声台形表这些角度去评价陈晓的角色了。

 

因为这些在外的表演已经内化为角色和人物,甚至在拍摄间隙,浮光掠影的片段中,都能发现陈晓依旧在人物状态里。笔者这个外行人,再也无法从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外在因素置喙,当然不是全无缺点,只是笔者已经无法将陈晓和角色剥离评价了。

 

可是感怀了,多少有些诉说的欲望,念不通笔不达,终归想唠叨一番——那就自私一点,从笔者的审美角度出发吧。

 

一、人物基于身处的历史、社会、家庭环境,由人物认知、人物性格出发,自洽地演绎角色命运,角色事件是戏剧完整性的组成部分,不因创作者意志而改变。

 

笔者并不是专业观众,却是一个业余创作者,自很久之前起,就对文艺作品有着自己特定的偏好和要求,十分固执,很难改变。

 

1.艺术家的表达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和普罗大众,作品的魅力在于塑造一个真实的“人”。共性,共情,是艺术表演感染力的源泉。

 

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阿尔贝·加缪

 

遍历了晓哥的作品,他自始至终都在“求真”。人物必须真实,显示出粗粝的弱点,或在人性上,或在性格上,如此从一个模糊而有些可爱真实的形象,由纸上脱胎而出,逐渐清晰,最后具象化为一个真实可触的人物——他从文稿里醒过来了,有了自如的生命,表演者只是承载他的躯壳,借用了表演者的灵魂,便在戏剧的世界里活起来了。

 

例如,高加林自有他的人性弱点,在路遥先生的书中,他高傲、敏感、虚荣、软弱、左右摇摆。但他真实。

 

在人生中,谁又一往无前,谁不渴望虚浮的名誉,走马灯似淋漓畅快的一生,谁又不在步履艰难的生活里,一次又一次抉择中懦弱痛苦,他只不过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镜子。

 

晓哥并不畏惧展露这些弱点,作为表演者,或许会肢解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将它们大卸八块,得到共性的部分,然后将它们重新拼凑,塑造成通过痛苦挣扎,最后走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高加林。

 

所以高加林是鲜活的,鲜明的,能引起共情的。

 

cr by 晓仙

 

秦小冲一直在作者心中有特殊的位置。他鲁莽、冲动、并不智慧,在人生中是个失败者,因之自己性格的弱点,被诬陷入狱,与妻子离散,还要在女儿面前缔造虚假谎言,最后也没有在职业上有所建树,而是行走在了灰色边缘地带——简言而知,就是一个失败的、没有任何光环的普通人,但是他真实。

 

当他收起强装的笑容,在电脑屏幕前,与女儿告别后流下眼泪的一刻,就是一个真实的父亲。

 

陆行知并不是完人,他不会沟通,不懂表达,也不知道弯曲和将就,所以才造成了奇怪的家庭关系。在困境中也一次又一次地步入绝望的死胡同。

 

生活中的艰辛困苦有很多,人有自私的欲望,现实的需求,低劣不堪的思想,也有高尚的内心,远大的追求,人性复杂。

 

文艺作品的表达,只是这个荒谬世界的一角,将荒谬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真实地呈现出来。将自己灵魂让渡给角色的那位演员,有求真的责任,使角色发声,触及人心。

 

 

 2.角色的命运不因创作者的意志而改变。

 

笔者不知道别人如何理解,但在笔者的眼中,角色命运自有逻辑。人物命运基于社会历史家庭关系背景,也基于自身的性格。

 

当他被创造出来,便开始了自身命运的演绎,甚至不为创作者所改变。人物命运可能有很多条路径,但必须基于自身逻辑。

 

这是“求真”更深一层的涵义。或许演绎者、创作者对于人物有一千种理解,但无论如何,个人理解不能凌驾于角色逻辑之上,个人演绎不能超脱于角色命运之上。角色命运齿轮的转动,从他诞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了。

 

就好比每个人的人生,都超不出社会和自我认知赋予的轨道。

 

艺术表达有许多种形式,有时候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准,又没有现实尺度去衡量。夸张、解构、荒诞、黑色幽默、意识流……千奇百怪,什么叫做“好的作品”——在笔者看来,在作品时空下,不失真地展现角色命运,是必要条件。(很个人且很有争议性的判断标准,但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改。)

 

吴振峰是个孤胆英雄,他的命运悲剧,是他追寻父仇的偏执造成的,是他固执悲观又绝望的心理造成的,是他所处利益至上,泯灭人性的恶劣环境所造成的,是他手无寸铁却妄想要追寻真相的执念所造成的。

 

 

 

沈星移的悲剧,是时代变迁、历史浪潮造成的,是他本真和固执自我造成的,是他极其纯粹的爱恨造成的。

 

 

顾千帆的悲剧,是他身处复杂党争,是长久以来暗无天日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是冷漠、多疑、虚伪、乌鱼食子那样残酷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是残酷职业与高洁内心的重重矛盾折磨造成的,是对亲情仅存的一丝软弱幻想造成的。

 

人物命运与人物性格和认知,是齿轮咬合的两面,是相互解锁的钥匙。

 

许多表演者还浮于“人设”、某个片段的高光、某个情节的爆发力,陈晓已经转而去寻找那条隐藏在人物铰链背后的钥匙了。

 

探寻这把钥匙的道路,既是表演的乐趣,又是表演的痛苦,也是表演中最难的一部分。

 

观众被感动,并不是因为某个“高光时刻”,而是因为这个人物自始而终的真实感,他活过来了,他在自己的逻辑世界里横冲直撞,他走到了那一步,所以我们触动了。

 

道理看似简单,可是多少人舍本逐末。陈晓有自己的胆气。

 

演员可以靠路径依赖,留在舒适范围,依仗自己的优势,获得名誉和利益。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但陈晓从来可以割舍别人看来非常耀眼的闪光点,潜入水底——寻求那把人物的钥匙。

 

 

 

 

 

 

 

 

 

 

 

截图来源:@Jerry_Ron晓仙​​​​​​​​​​​​​​​​​​​​​​​​​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