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向】仙剑奇侠传五-细节及部分剧情分析(三)

发布时间 :2023-12-22

​​11.「朝如云,暮成土,秀极则殇。同日生,同日死,情深不寿。」

    雨柔出的第二题,谜底大家应该都猜得到,就是蜉蝣。有诗云「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朝与暮,同日生死,寿数短暂,其实都在暗示这点,表面似写情,实则暗写蜉蝣。然而可惜的是在场两个人都未解其意,云凡是早知谜底歪打正着,上官雅是全然不知。

    这一段上官雅的台词写得挺有趣:
 

上官弟子乙:少主,问了镇里那个卖酒的酸秀才,他说多半是……

上官雅:小声点,被人听见怎么办!

上官弟子乙:哦,是…………来着。

上官雅:放屁,什么麻衣如雪。这是招亲又不是奔丧,起码得来个“我心匪石”什么的吧。

上官弟子乙:可是……少主,这题目不也挺触霉头的……

上官雅:去去去,“同生共死双宿双飞”,雨柔妹子不好意思直说,这姑娘家心事你怎么会懂。哼,不中用的东西,最后还得本公子自己想。

(出自:第九章 闻惊变净天再现)

 

    这一处又提到宋知书,可见此人的确是有些才学的,已考上了秀才,往后兴许功名可待。然而上官雅不仅没有恍然大悟,反而认为“麻衣如雪”是“奔丧戴孝”,这一谜题就是在写情,何其可笑。

    早在第三章雨柔和小翠就有这样一段对话:
 

小翠:就像刚才小姐写的,“采采衣服,麻衣如雪”啦,还有什么蜉蝣啦,让人去猜,他们一定不知道!

唐雨柔:呵呵,傻丫头,那是《诗经》上的诗,大凡读书人都晓得。

小翠:哦……

唐雨柔:不过你说的也许是个办法……让我再想想。

(出自:第三章 叹蜉蝣人生如梦)

 

   由此可见上官雅“文武双全”的名声不可尽信。写蜉蝣这一则,一来暗喻了雨柔的命运,二来写了上官雅的确是货真价实的绣花草包,三来云凡手上的全首是龙幽写给他的,这里也说明了龙幽身上有才学,虽然大家都看得出他绝非普通的西域行商,此处却是他阅读了许多人界书籍的一个体现,乃至后文中到开封以后,他开口便说开封不如书中记载繁华,都是对他“了解人族”的一种强调。
 

 

12.「一夕一绽一缕芳,一生一叹一痕沙。」

    这句是雨柔在开封时的随口吟诵,虽然不见得有多奇,但意境却不错,多解读反而破坏这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境。

    汴京的深秋中,皇甫家的亭台楼阁下,佳人观池鱼,不禁哀叹年华,仅仅如此不也很美了吗。

    开封这一节剧情对凡柔幽三个角色的塑造和铺垫都起了很大作用,此一则留到后续人物分析时再讲。

 

 

1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姜云凡:就没办法治好他们吗?

龙幽: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谓的正道对半魔赶尽杀绝都来不及,谈何医治。

龙幽:算了,扯这些陈年旧事做什么。

(出自:荒石岗对话)

 

    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四年》,《晋书》中也有多次提及。意思自然是“不是我们的同族,一定有异心。”,需注意此处的同族并非指家族或是种族的意思,更近立场和势力之分,历来用以谏言论政。

    龙幽说这句话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的,龙幽是一个政治人物,多数时候思考方式更倾向于掌权者,注重大局和群体。或许出于一种天然的立场之别,他最初对“正道”与“蜀山”是极为不屑的,多次出言讥讽,言语辛辣,但并不代表他对净天教就有更多的好感,他对血手毒影此类人物仍然是一种警惕防范的态度。几乎在拜入蜀山之前,他的态度一直如此,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他对局势、对人心都有了更深的认知,才开始令他的内心感到动摇。

    不过龙幽此时个人的态度先撇开不谈,正道与净天教究竟孰是孰非,我认为剧情里是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姜世离无疑是专断暴政者,然而净天教能兴起的原因却恰恰是因为“人魔平等,仙妖不论”,正道则认为妖魔当伐势不两立,最后还是演变为纯粹的两方斗争厮杀,细想竟是古今常有之事。

 

 

14.「八部众」与「净天教」

    仙剑历来以道教为中心,设定大多以神话传说和道家、甚至经典武侠小说为蓝本,仙剑五却有一点很有趣,魔族相关反而取自佛教。是否意指灭佛,不敢揣测,毕竟灭佛时常是佛道一同打击而崇儒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命名必然存在深意。

    仙剑五是第一次引入八部众这个设定的,游戏中龙幽有如下一段说法:

 

龙幽:祭都……从前不是这样的。过去也曾是气候宜人的地方。

龙幽:近年来不知道为什么,各地的水源逐渐枯竭,天气越来越热。

龙幽:修罗、罗刹……本来互不侵犯的几个国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水源连年征战。夜叉因为地势险要,情况稍微好些而已。

(出自:第二十二章 向魔境心越神驰)

 

   「八部众」听起来很稀奇,其实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即「天龙八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正是取自这,乃是佛教用语,有暗喻众生相之意。《法华经》有文如下: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维摩诘经》有文如下:

 

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华严经》中同样有「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欲界、色界、无色界处」的说法。不难得见,重点在于“人与非人”,天龙八部自然是非人,欲界、色界、无色界则是佛家三界,通常认为天龙八部都生活在欲界,即处于欲望苦海之中。

    而仙剑五此刻的魔界正是浮世地狱,无论从建筑设计还是茫茫火海的意境看来,都有刻意契合的意思。

    至于净天教,天权书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从众十万,党羽多为魔族后裔、也有人类及妖族。“净天”取“灭世净天”之意,十年间吞并大小门派数十。

因其所灭均为邪派,武林正派虽不齿其行径,却也不能以此发难。

因净天教宣扬人魔平等,仙妖不论,不少人受其蒙蔽,投入门下。

(出自:天权书阁《江湖志卷一·净天教·上册》)

 

   “灭世”与“净天”都是佛教常有的含义,一说灭世代表末法时代后佛法尽灭,一说净天即梵天,覆天也有佛教“盖天”之意。

    净天教魔君之下有八部尊者,此处又提到八部,至于“尊者”更是佛教用语。佛教中有“众生”的概念,飞禽走兽亦不例外,净天教的“人魔平等,仙妖不论”恐怕也有照应之意。

    虽然不能说定魔族以佛教术语命名是否暗含深意,但的确有讨论余地。

    另一说,前文曾提到仙剑五多处与《笑傲江湖》相似,净天教也的确与日月神教有类似之处,一则毒影似乎有模仿蓝凤凰的可能,二则在姜世离复活之后教众曾有以下发言:

 

魔教众:主上神威,千秋万载!

魔教众:驰骋江湖,一统天下!

魔教长老:教主神威,一统天下!

魔教男弟子:鸿运昌隆,声威震世!

魔教女弟子:灭世净天,一统双界!

(出自:第三十六章 恨伶仃恨灼永劫)

 

    前文也说到,编剧一定读过《笑傲江湖》,这一串与日月神教讽刺意味十足的「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是否相当相似呢。姜世离同样是被权势和折磨改变,逐渐暴戾的暴政者代表,人物主题曲更是名为《灼日狂阳》,要知道连载时期的日月神教原名正是朝阳神教,值得细思。

 

 

TBC.​​​​​​​​​​​​​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