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向】仙剑奇侠传五-细节及部分剧情分析(四)

发布时间 :2023-12-24

​​15.龙溟和凌波的故事究竟发生在何时?

  这一篇先暂时搁置下未完的命名和引用分析,写的只有这一个故事线分析。因为解释起来颇费周折,所以更需单独作为一个篇章。

  仙剑五到前传的衔接中,神农鼎这条故事线一直很离奇,很多玩家一向把前传神农鼎及龙溟凌波的故事线的问题归结到为了圆仙剑五的剧情BUG上,实在是冤枉了仙剑五。

  需要说明的是:前传这条故事线之所以看起来如此离奇与不合逻辑,的确是为了解释仙剑五的设定,然而仙剑五关于神农鼎及龙溟凌波的故事线,其实根本没有BUG需要圆。

  前传之所以不得不花大量不合理笔墨来解释神农鼎故事线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让龙溟凌波加入前传的故事中,从一开始就篡改了龙溟和凌波故事发生的时间点

  玩过前传的玩家都很清楚,前传的故事中龙溟和凌波的死早于净天教的建立,此处要强调的是,仙剑五才是创作在前的作品,而仙剑五的设定下,龙溟和凌波死于姜世离被封印之后

  龙溟和凌波死亡的时间点看似并不重要,但对人物理解却有极大影响,不妨听我缓缓道来。

  首先,仙剑五的剧情设定下,魔翳对龙溟并没有很深的感情。(下文中的龙溟皆指仙剑五设定下的龙溟,与前传设定大不相同,不再反复强调)

  

龙幽:魔翳,你违抗先王旨意,擅自调动夜叉大军,莫非是想造反不成!?

魔翳:造反?这么多年,夜叉百姓每日生活在熔岩之上,你们兄弟俩可曾过问过一句?

(出自:第三十七章 臻化境誓挽天倾)

  

  由于这段剧情被曲解了太多次,首先要强调,魔翳说这样的话无疑是一种对龙溟和龙幽的污蔑。龙溟深入人界为族人寻找水源而牺牲,龙幽兼任主将为国亲征,想来无论如何也担不起这句“可曾问过一句”。

  精明如魔翳,难道真的不明白龙溟龙幽对族人的关心吗?如果知道,他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质问?理由无他,因为魔翳的摄政王地位实际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关于这点的描写,有台词如下:

  

侍卫乙:再说了,人家是公主,要联姻,又得找到陛下他们两兄弟头上。做王也真命苦哟,总得娶自己不爱娶的女人。

侍卫甲:说不定魔翳阁下也可以呢?

侍卫乙:啧啧,他不过是先王的妻弟,就当这摄政王,还名不正言不顺的呢。……陛下几时才回来啊……唉。

(出自:第二十三章 窥命络人意天意)

 

  魔翳在夜叉的威信不如龙溟龙幽,此刻又擅自调动夜叉大军,可说是造反之举,此处龙幽的指责是非常顺理成章的。龙幽的个人隐藏结局中也提到“天知道夜叉出动大军到人界,其他七族会怎么想”,足见此举有多反叛。所以为了使侵略人界的行为有一个正当理由,这朝着两兄弟的脏水他是非泼不可的。可见仙剑五的设定下,他对两兄弟更重政治关系,而寡亲情

  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二十年前魔翳针对净天教的阴谋失败、姜世离被封印后,龙溟的故事才开始,所以净天教并非魔翳孤立无援无计可施的权谋之局。魔翳引导净天教一统双界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

  

魔翳:姜教主,别忘了,蜀山才是你真正的大敌。无论目的如何,自始至终,我都是站在你一方的。

魔翳:更何况八处机关,已毁其六。识时务者为俊杰,莫非你还不明白?

魔翳:与其这样负隅顽抗,不如一同去杀了七圣。从此两界尽归我们魔族所有,你我平分天下,如何?

(出自:第三十七章 臻化境誓挽天倾)

 

  「两界尽归魔族,你我平分天下」,台词已说到这个份上,野心昭然若揭,若还认为仙剑五中的魔翳没有私心,那看到此处也就不必再看下去了。其实前文中龙幽也已点明:

  

龙幽:现在魔界水脉紊乱,战乱不断,若是再打开封印,这样的情况只会殃及人界。

姜世离:原来你们是在担心这个。无妨!待我接掌魔界霸主之位,平定战乱。天下都尽收囊中,修复水脉不过举手之劳。

龙幽:姜教主,魔界并非你所想的那样。蚩尤血族虽然地位高贵,终究不过是个传说。魔族行事,说到底还是力强者胜。

龙幽:现在八方各自为政,若你还想着统一魔界诸国,势必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出处:第三十七章 臻化境誓挽天倾)

 

  龙幽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打开封印,不仅魔界的情况得不到好转,还会殃及人界,想要靠一统双界来修复水脉只会让情况更糟。当然,龙幽的观点一直更偏向于和平,并不能只听他一面之词,不过令夜叉卷入更深的战火中势必令百姓民不聊生,魔翳的愿望到底是为了夜叉子民更多、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更多,其实也很好猜想。

  分析完魔翳的动机,就到了重头戏。魔翳的主要目的原本应该有二,一是修复水脉,二是一统两界平分天下,前者需要神农鼎,后者则需要伏羲剑。所以其实早在二十年前,他就撺掇姜世离去抢过一次伏羲剑了,还因此让净天教狠狠得罪了蜀山。

玉书:阁下先上蜀山,妄图夺走我镇派之宝。净天教不仁在先自然不要怪蜀山不义。

(出处:第三十一章 终世离覆天难挽)

 

甚至谋夺蜀山派镇山神剑,妄图统一武林,终于引发正道中人义愤,群起而攻之。

(出处:天权书阁《江湖志卷一·净天教·上册》)

 

  这次抢夺当然是没成功,伏羲剑依然在蜀山手上。

        而后在覆天顶一役,蜀山用三神器一起封印了姜世离。这也是为什么前传把龙溟凌波的故事提前并修改后,写龙溟盗鼎而死,又不得不把鼎返还蜀山、并且和仙剑五中「龙溟亲自送鼎到魔界」对应不上的原因。盗鼎提前到封印姜世离之前了,神农鼎要是已经送到魔界了的话,封印姜世离又要用什么呢,所以剧情里只能送回去了

  前传的剧情问题就只说到这里,继续说回仙剑五。若说龙溟和凌波的故事其实发生在姜世离被封印之后,又有什么证据呢?其实仙剑五许多细节处都明示了这点。

  

老陶:陛下一去已经有十多年了吧?现在回来,想必水灵珠是有着落了?

龙幽:唔……多少……有点头绪吧。

老陶:那就好,那就好!陛下尽管放胆去找。等你把东西带回来,神农鼎也就能用啦。到时候,咱们……呵呵,也不必再受这些苦了。

(出处:第二十三章 窥命络人意天意)

 

  此处不难看出,龙溟是送回神农鼎后再度折返人界取水灵珠,但也就是这趟旅程令他不幸殒命。从老陶的话里可以知道,龙溟至少在仙五故事开始的十几年前还活在世上,此处就已经证明了龙溟之死一定晚于二十年前封印姜世离。

  除了这一处,还有一处很明显的佐证:

  

十多年前曾发生过蜀山弟子私盗掌门令牌、潜入太清殿的事件。之后当时的掌门师兄下令将神农鼎移往别处保管,可见对方意在神农鼎。

守卫苍风曾说过该弟子可能被魔族控制,但此人已下落不明,无法查证。此事是否与净天教余党有关?

哎?中间这页不是这本里面的吧?还残缺了……写着什么呢?

(出处:天权书阁《蜀山轶闻录·卷二·上古神器》)

 

  这记载中下落不明的盗鼎弟子当然是凌波,十多年前这个时间点再次被强调,并且仙剑五设定下盗鼎的并不是龙溟,而是凌波,这在凌波的台词中也有体现。

  

凌波:我只知道,他来这里为了寻找一件叫神农鼎的东西。

小蛮:神农鼎!你是说他知道神农鼎在哪里?!

凌波:是我告诉他的。他说要救很多人,必须用到神农鼎。所以……我做了件对不起大家的事……将神农鼎偷了出来。

(出处:第二十一章 闯禁地影消澜现)

 

  还有一个重点在于「净天教余党」,怀疑是净天教所为很正常,毕竟有抢伏羲剑的事情在前。但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覆天顶一战后,何以会有「余党」二字呢,这是又一力证。

  古怪之处在于这一记载为什么会写凌波并未盗鼎成功,甚至有残缺等模糊不清的处理,其实剧情中也已交代了原因。

 

唐雨柔:师叔,那位凌波姑娘提到从太清殿盗走神农鼎之事,那么现今……

一贫:是,神农鼎早已不在蜀山,此事并未对外公开。假如凌波所说属实,那么她也是被魔族所惑,才犯下此罪行。

(出处:第二十一章 闯禁地影消澜现)

 

  既然是不能对外公开的事,会在对外的典籍里这么记载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提前引魔翳和龙溟凌波两则来分析的目的,更多出于表明仙剑五和前传的设定并不相通,甚至有相当大的出入,私以为分析仙剑五还是要以本作为准,抛开前传来看,因为前传对本传存在着不小的曲解,若觉得发售在前的本传设定和角色没有必要被尊重,该以前传为准,那么之后的分析也就不必看了。

  

TBC.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