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球迷:
大家好!
作为一名12年的体育爱好者,近期网上“中国乒乓球队奥运选拔”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球迷群也非常关注,思考再三,在征集整理了众多乒乓球球迷的意见后,郑重地向社会投出这篇我们球迷关于“中国乒乓球队奥运选拔”这个话题的意见和建议稿。
针对高水平的运动员标准,下面是我们球迷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十问”:
一问:中国乒乓球队在今年的2月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中,因为教练组盲目只看积分,不看运动员整体综合实力,最终选择上场的陈梦1-3负日本一号早田希娜、王艺迪0-3负日本二号平野美宇,一度让中国队陷入比赛困境,对于国乒的竞争机制,赛后已然引起球迷及社会的广泛讨论,虽教练组在赛后开了总结大会,但讨论结果让人难以信服,在决赛中输了日本奥运单打选手的陈梦、王艺迪依然得到了相应的奖励积分,赛后推出的补充规则则直接忽略世乒赛赛果,且规则更像是针对的是王艺迪一人。教练组真的有反思用人选举制度吗?
二问:同为世界乒联ittf认证,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世界冠军头衔,即2023年世界杯混合团体比赛,却并未列入竞争积分机制周期内,这是为何?是否公平?国乒首次公布的积分累计起止日期为2023年5月8日-2024年5月7日,升国旗的混合团体世界杯比赛在积分累计周期内,但是不给予运动员奖励积分,不纳入积分累计,而2月临时公布的5月沙特大满贯(wtt商业赛)则被列入积分累计范畴,且单独延长了女队的选拔周期,男队依然维持原选拔周期,教练组这样的朝令夕改,一乒两制的行为,对男女运动员是否公平?同样的混合团体对阵日本,在队友1-2负于日本混双组合后,王曼昱3-0单打胜日本早田希娜,女双2-1胜张本美和/木原美悠(有2人为2024巴黎奥运日本女队阵容),一人独揽5分,为中国队赢下比赛立下汗马功劳,令现场总局领导、和我们球迷观众印象深刻,既然属于升国旗的世界冠军比赛,且在积分周期内,那么就应该与世乒赛同样列为奖励积分累计范畴,给予上场的优秀高水平运动员合理的奖励,否则区别对待真是寒了我们运动员,我们球迷的心。
三问:我们作为球迷观众,不参与任何饭圈粉圈行为,我们在乎的是国家荣誉,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男团半决赛都让我们球迷很揪心,一是感受到运动员压力巨大,二是教练组的选拔用人机制迂腐死板,且同为小球项目的羽毛球,选拔机制则更为规范合理公平,着重参照重大比赛对外站的表现,而我们乒乓球队教练组罔顾世乒赛差点丢冠的事实,忽略世乒赛的球员表现,以一站临时加入的商业赛作为最后的竞争,让人不免贻笑大方,浮想翩翩。教练组是否真的把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还是任人唯亲?
四问:国乒不公平的选拔机制一直以来就存在,且常被提起。从过去的何智丽“让球”事件,到16年里约奥运会、21年东京奥运会,当时16年世排第一、21年手握19年世乒赛女单冠军的刘诗雯却相继被剥夺了16、21年两届奥运会的女单名额,当时21年教练组给到了一个内部专家组的投票视频作为解释,既然3年前的东京可以参考内部专家的意见,那为何3年后的巴黎,就要靠一站无关紧要的商业赛来定胜负呢?为何这次没有了专家组投票意见?
五问:国乒教练组提出的巴黎奥运周期奖励制度,本身就充满了个人针对的意思,理论上21年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则正式列入巴黎周期,但教练组直接否定了所有运动员21、22年的付出,从23年5月才开始,但是21、22年里可是包含了重量级的21年全运会、21年休斯顿世乒赛、22年世乒赛团体赛等比赛,且都是教练组最看重的“三大赛”,和代表全国体育最高水平的全运会,教练组却直接否定每位运动员在21、22年的所有成绩,让我们球迷真是啼笑皆非,教练员和运动员白干两年,教练组的这个周期制定真的合理吗?
六问:女队的单打名额竞争争议集中在王曼昱和陈梦两名运动员中,不可否认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最后谁上都会拼尽全力为国争光,但是既然要选拔高水平远动员参赛,是否需要对比下两位运动员的近期大赛成绩和外战能力?对于外协的主要竞争对手,王曼昱在竞争周期内,个人赛和团体赛仅有5月6日的沙特大满贯(商业赛)1-3负于印度选手巴特拉,陈梦则先后两次负罗马尼亚一号选手斯佐科斯,一次负日本一号选手早田希娜,且看王曼昱及陈梦最近的交手记录,王曼昱皆保持全胜战绩。教练组一直对外强调注重外战成绩,但是却罔顾“三大赛”陈梦输主要外协一号种子的赛果,仅仅用临时更改延长的选拔规则,用一站商业赛作为最后的“生死战”,是否存在个人针对的嫌疑?
七问:关于女队主教练马琳的讨论也一直存在,马琳在2024年4月澳门世界杯单打比赛结束返京的当晚,与陈梦的主管教练孙逊,陈梦及陈梦父母聚餐,是否违反队内规定?作为女队主教练,在5月沙特大满贯比赛中,马琳作为场边教练,陈梦和王曼昱单打比赛,场边是截然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战术指导,甚至在运动员本人发现战术问题时,依然坚持错误的战术指导,导致输掉比赛,马琳的这些行为让我们球迷不得不觉得,马琳是否能胜任女队主教练的位置?是否在赛场上存在私人情感利益,干扰比赛公平?
八问:巴黎奥运会对于每位运动员的压力都巨大,更应该充分整体考虑上场选手的综合实力,孙颖莎作为一号种子,身兼三大项,700天无冠军,且负过主要外协的陈梦能否分担孙颖莎的压力,守住半区?男队身兼三项的一号种子则是目前世排第一,但是奥运经验为0,三大赛成绩均为0冠的00后小将王楚钦,小将是否能在奥运巨大压力面前完全抗住,完成夺金的目标?毕竟有东京奥运会“昕雯组合”丢金的教训在前,教练组在第三人以及P卡的选择上,是否更应该着重考虑运动员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双打配对实力,做好万全准备,以防万一?
九问:关于国乒的各种规则,早就被冠上了“不公平”的帽子,以冠军赛为例,仅允许世排前四的运动员参赛,用规则限制所有球员的参赛机会,造成了运动员积分的恶性循环,人为的干预了运动员的公平竞争机会,以及人为控制了运动员的积分。难怪有球迷提出了现在的竞技体育已经变成了“计划体育”。
十问:体总专家以及乒乓球所谓智囊团,也是只看一站临时加入的商业赛,而罔顾三大赛吗?既然三大赛不重要,那教练组所谓的大满贯从何而来?世界冠军头衔从何而来?密集的商业赛事安排,高额的赛事票价,运动员的奖金少之又少,逐年下降,并且拖欠运动员的奖金近两年,钱去哪了?举办赛事是不是为的是敛财?
作为普通观众球迷,经过釜山世乒赛到现在,我们已经对中国乒乓球队的做法非常失望和迷惑,对此提出这“十问”,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也希望国乒教练组能正视所有的失败与成功,中国乒乓球队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傲人的成果,良好的传统,教练组更应该爱护尊重运动员,让竞技体育完全回归公平公正公开,给每一位运动员一个积极的竞争环境,更好的追求个人理想,为国争光。
一群深爱乒乓球的老球迷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