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深夜杂货铺...

发布时间 :2021-06-19 17:53:10
不得不说深夜杂货铺
『我的世界,你不懂』

关注微博直播连麦不算晚,从它初现端倪,到新浪大力推广。今夜连连看是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小团体。从喜爱其中某个人,到认识一大帮人,心路历程经历了“心率曲线”,忽高忽低,至今:取关两位,被最❤️的那位第二次放入“小黑屋”。还有倆位,不知会喜欢多久。

关于,最近波及甚广的“叙永下乡纪”,以下讲讲:
那晚的始末,其实本人有听,今日复听。依旧觉得“褚明宇”讲得对,当然个人认识局限。“叙永之行”也有收听,大体感觉:旨在找论据,而不是找真相。

好了,讲两件事:
一件是:《蜗居》最后一集海萍对海藻说的一段话。其实到现在都没能明白到底谁错了,每个人都有他该走的路。希望大家最后都能得到想要的生活。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
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住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至少!
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 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就在眼前。那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推着我们向前走,我想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人推着往前走。而我青春年少时的理想,上哪儿去了呢? 我的理想就被着匆匆的人流,推得无影无踪。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和我少年的立志,就被这孩子,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被现实生活,被磨砺得不剩些许。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有原则的,我不想抄近道,我更不想投机取巧。当时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比我先拿到票。
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我真的不服气,有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的这份坚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甚至在责怪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大家有规不遵,有距不守。而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蜗牛受罪。 这两天,我在看一些投资方面的书,其实我也没有多少钱投资了,我就是想,如何让我手头的这点东西不贬值,我觉得这大概是这个城里所有人的恐慌,大家都忧心忡忡的,得到的怕失去,没得到的又想拥有。 后来我在一本书里,找到巴菲特的一句话: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他说不管在任何年代,在任何社会,在任何经济环境下,投机的风险永远大于投资,他说也许从短期来看,一次投机也许会让你获利很多,但是从长远来看,任何一次投机,就会造成你全盘皆输,但投资不一样,投资是只要你坚持,是物有所值的,最终会增值的,并硕果累累的。我觉得他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的理解是,只要你有信念,有追求,只要你追求,那你一定比随波逐流,行得远行得。 ”

另一件是:《锵锵行天下》窦文涛、周轶君,还有个外国人,行至西北某地。看到当地湛蓝的天空,问当地筑路的工人,你每天看到这样的景儿,觉得很美吧?那位大姐好像说:天天这样晒死了,风又大,美个啥……窦文涛,脸上的笑脸很尴尬。可能有偏颇,但无大错。

讲完了,一句话:不要轻易去猜测别人的想法,也别瞎几把给啥建议,因为你不是他。

是不是,还需要一大堆论据才能证明,以上我讲的“不是扯”。

我出生农村,但16岁以后基本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但若比起:褚老师、花总,应该对农村的了解,更切实际点吧。

大V们“直播连麦”,让我想到多年前的一部热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不在庙堂之上,阅阅奏章了解民情,而穿上布艺体验人生了,瞧我多“亲民”。康熙是“千古一帝”,但那次微服私访,真解决了什么问题吗?

讲回“直播连麦”,情感、人生、婚恋、职场……各路神仙齐聚一堂,底下摇旗呐喊者,恨不得三叩九拜,真遇到活菩萨啦。的确,大V们在以自己人生经历,给出指导意见,又不需要付出什么,仅需一点时间,一点勇气。这样挺好,普通人有了与大V互动的机会,微博也争夺了“流量”,大家彼此互利互惠,多好,三赢。

可,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在你认知范围外的世界,请最好少发言,或不疼不痒的讲句:我觉得你可以这个,或那样。意见经供参考,你以后人生走错了,可别来找我就行。

讲到“回农村,还是留大城市”。这个话题,其实你也别听谁的,你能不能留在大城市是“个人能力”决定的,时代自然会淘汰你。农村也不是“最后的港湾”,那里没有避风港,到哪儿,都得靠自己。

以上。

热门评论

留给世界的名字
留给世界的名字

傻不傻,没有数据统计。但大V的部分粉丝,真是无脑,是真的。// 高处不甚寒:别人的意见不拿来参考难道还要当真理供起来吗,问问题的观众也都不是傻子[笑cry]

高处不甚寒
高处不甚寒

粉丝群体多样性不构成对博主的定性吧,你俩讨论的其实都不太在一条线上,之前连麦类似问题也有过建议他们留在大城市啊,留在城市和回县城(不是农村)不是二元论的问题吧,你也说了,留不下自然就回去了,那有些人看不到希望早作打算回去也未尝不可啊。

高处不甚寒
高处不甚寒

别人的意见不拿来参考难道还要当真理供起来吗,问问题的观众也都不是傻子[笑cry]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