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讲展 浙大艺博
三吴墨妙 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 展
宋克《送陆治中之杭州序》
这件作品经过林霄先生释读认为是由宋克写给他的朋友陆治中的,所以命名《送陆治中之杭州序》。
这件作品是宋克四十岁所书,也是他相当成熟时期的一个面貌风格。
我们会称宋克为“四体杂书”风格,就是指一件作品当中会使用楷书、行书、章草和今草的各种字体杂糅在一起来表现整个作品。
—般的书法家都会用一种字体来写一件作品,这样的风格会比较统一;如果杂糅字体,在间架结构上排序非常困难,因为各种书体的字体面貌会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在晋代的时候已经有杂糅字体的出现,但是宋克是把这四种字体杂糅在一起用于书法作品的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对于其后的一两百年明代的书法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明代的时候也有评语,说本朝书法“当以宋克为第一”。宋克也和宋遂、宋广被合称为明初的所谓的“三宋”。“三宋”在当时和“二沈”(沈度、沈粲)齐名。
我们现在会更熟知所谓的沈度、沈粲的台阁体的书法作品,但是在明初的时候宋克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宋克本身就是苏州人,对于这个展的主题:明代的江南地区的书法作品,特别是明中期以后的苏州地区的书法作品,有很深刻的影响。
宋克的弟子叫陈壁,陈璧的弟子就是沈度和沈粲,所以三宋和二沈之间也是有传承关系的。
明代书法作品在品鉴或者赏读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我们往往看其中一两个字,会觉得这个字体写的比较生涩,并没有像元代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頻那样秀美和熟练;这也是刚才所提到的所谓的四体杂书的这样一个组合的面貌。正因为把各种字体排列了在一起,所以间架结构上会出现一-定的矛盾。
P3从前面的“于邦家”这三个字比较草书的形态开始,到比较楷书的“论政”、“而面治盖”等等,下一页的“既”字、“分”字又出现一些行书的笔法。
在整个间架结构上,有的时候写得特别的迅疾,有的时候又写得特别的端庄;而书家就要在整个篇幅当中去安排这样的一个节奏。
如果把书法比喻成音乐,这样迅疾和缓慢的节奏亦如音乐中的节奏。明代书法就是一个平淡的音序开始,然后出现一些激昂的、缓慢的各种节奏的变化;使得整个书法作品欣赏当中会显得更加的有趣。这也是我们欣赏明代书法的一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