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生活艺术分享一起看年画...

发布时间 :2021-10-16 11:26:45
潮流生活艺术分享一起看年画 红叶满树,雁阵高飞,浪涛拍岸,船夫停舟,江边高阁,水上石桥,卷石嶙峋,云烟一片。这样的画面营造出依依惜别的氛围。
所以,不要以为民间艺术只有热闹和饱满,更不要以为民间艺术风格平庸俗气,这幅康熙时期的苏州版构图精巧,对送别气氛的烘托恰到好处,其整体画面堪比文人寄托感情的绘画,而在细节的处理上则远胜很多文人画的粗制滥造、矫揉造作。
自宋代开始,文人士大夫崛起,在文化上基本掌控了话语权,在社会上刻意营造出“我比你们水平高”的舆论和意识,将传统占据主流的美术技艺嗤之以鼻,成功地把我国传统美术手法由工整细致引导为恣意水墨,而继承了传统美术手法的民间艺术则被贬斥为匠人之作、匠气、不入流。
由此也可理解,为啥西方那些古典美术作品在明清时期的文人看来不入品、只可略微借鉴小细节。进一步说,所谓重写意不重写实是文人提出的自我标榜口号,这样的风格其实只代表我国古代美术的一部分。再说得直白些就是,文人没有经过传统美术技法的系统训练,无法创作出符合传统美术风格的作品,他们创作出的作品,达不到工细的水平,所以需要凭借对话语权的掌控,将传统美术技法排斥。
我们看西方古典美术,特别是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时期的作品,也常常没有作者的留名(或真实署名),欧美的人们怎么看这样的作品呢?这是某某地区的大师作品、这是某某著名画师工作室作品、这是某某大师风格,把这些作品标注为大师作品,尽管是哪位大师,实际上也不知道。如果站在宋代以来文人主流观点看,这些不就是匠人之作吗?包括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 的作品,以宋代以来文人主流观点看,其实也是匠人之作。若按这些文人的讲法,吴带当风也可归于匠气之作。因为那种对服饰细节的描绘,这些文人学不会哟。

热门评论

楼市搜索
楼市搜索

[憧憬]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