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新机制及二甲双胍潜在的...

发布时间 :2021-12-04 11:30:46
【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新机制及二甲双胍潜在的治疗作用】神奇的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与体重指数 (BMI) 增加和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BMI值正常的非肥胖人群也会出现NAFLD,即非肥胖型NAFLD人群。

与肥胖型NAFLD人群相比,非肥胖型NAFLD患者患2型糖尿病 (T2DM)、肝纤维化和一些严重肝病的风险更高。此外,非肥胖型NAFLD人群肝脏相关的死亡率几乎是肥胖型NAFLD人群的2倍。因此,肥胖以外的危险因素可能在非肥胖型NAFLD人群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钟辉研究员、魏从文副研究员,与 广西医科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吴飞翔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杨晓莉教授等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文章。

发现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是一种Rab GTP酶激活蛋白 (GAP,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在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中,GP7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GP73通过其GAP活性调节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VLDLs-ApoB)从肝内向肝外输出,从而使肝脏中的TG、CHO等脂类向肝外运输受阻,进而促使了非肥胖型NAFLD的形成。

此外,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GP73的GAP活性,恢复脂类物质向肝脏外运输的正常功能,具有对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的治疗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

文章链接:Nat Commun丨钟辉/魏从文/吴飞翔等合作发现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新机制及二甲双胍潜在的治疗作用
本文来自BioArt微信公众号,更多生物领域前沿信息等你来发现!

热门评论

甜甜too
甜甜too

这个话题,23年才给我弹出来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