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 “诗史不是若干诗人的专题研究的简单串联,它对所讨论的诗歌整体应有一个概观,找出它发展的轨迹。”
单看目录,即使是毫无英国文学知识基础的读者,也能快速抓住整个浪漫主义诗歌史的发展脉络,即以彭斯、布莱克拉开序幕,由柯尔律治和华兹华斯引领兴盛,在拜伦、济慈、雪莱时代掀起高潮。
而全书按此架构有详有略铺开,既写浪漫主义的思想背景、综述各阶段特点,又展开剖析每位诗人的风格、独特性,乃至赏析一首诗歌。
论华兹华斯,让我学会品读一层一层不断推进的诗行,从中似乎感受到诗人内心奔涌的思潮。华兹华斯“不是在满天阳光而是在一种情感的阴影下写诗,所以用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深挚的感情”。天以百凶成就一诗人,他一生的曲折与此前所看纪录片里的叶嘉莹一样,铺垫起诗歌成就的基石。
“真正的文采不是舞文弄墨,而是文字后面有新鲜的见解和丰富的想象力,放出的实是思想的光彩。为了写好文学史,应该提倡一种清新、朴素、闪耀着才智,但又能透彻地说清事情和辩明道理的文字。”
涉及历史,容易变成资料堆砌、数据罗列,写得味同嚼蜡,让人好像在读一摞摞百科词条。先生说写文学史不能没有文学性,文采斐然与思想睿智并不矛盾。而我真的就被他的文字吸引,静下心来毫不费力读完这本砖头厚的诗歌史,甚至有些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