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雪现在恐怕没有人再去专门寻一把...
发布时间 :2022-01-13 09:09:22
吃雪
现在恐怕没有人再去专门寻一把雪捏成雪疙瘩吃了。顶多捧起一把,再潇洒的洒下罢了。吃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六七岁八九岁的样子。一进十月,西伯利亚风就来了,呼呼地先把枝头吹尽,再把大地打扫干净,一切准备妥当,雪就来了。把小村子装扮成另一种风格,银装素裹。石头上,柴火垛上,枝杈中到处都成了雪,像花儿,像果子,像白糖,尽收眼底。我不知道当时吃雪是一种流行还是饿的原因,亦或是吃着玩儿?八十年代虽然贫穷落后,但还不至于拿雪来充饥,既然不是因为饿,那就是一种流行了,流行似乎也行不通,我想,大概是对雪的好奇和喜爱吧!既然吃雪那就得选雪,选什么样的雪呢?选干净的雪,选没有被踩踏过的雪。这样的雪很多,在那些无人问津的石头上面就原封不动的给我们留着。走近,白的发亮,顿觉天地间不再是阴沉昏暗,而是明亮的如同阳光照着一般。雪是如此的轻盈又如此的瓷实,已经在低温下呈凝固状态。轻轻的用手捧起,捏成雪疙瘩儿,像捏红薯面疙瘩一样,捏瓷实,就可以食用了,咀嚼时由于冻雪的缘故,发出了咯嘣脆的声音,吃一口本能的点一下头,这是对雪的肯定,对雪的赞美!一口气吃完两个,又落下一层新雪。如果问雪是什么味道,估计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说的五花八门,这个会说是甜的,那个又会觉得是香的。莫言在文章里写到他小时候吃煤完全是因为饿,在看到老师吃煤后、都跟着吃了起来,吃的津津有味。吃雪成了冬天的必修课,只要下雪,就会吃雪。包括那些矮树枝上的雪骨朵也不放过,摘枝上的雪如同在摘一个个果实。如果是在榆树上淘的雪,雪就带着榆钱的味道,槐树上的雪自然是槐花的味道了。说来也怪,那个时候的雪特别频繁,不知道是雪懂人,专门落下来让品尝?还是那个时候的气候冷,雪不由自主?总之,下雪是常事。有时候我们还会比赛吃雪,看谁吃的快吃的多,她看着她,她又看着她,边吃边笑着,笑着又吃着,到最后也没评出谁输谁赢,反正吃的都差不多,如果搁到现在来个吃播,以吃雪为主,估计看播的人也不在少数。雪吃多了,难免嗓子不舒服,第二天再见时都扯着个哑嗓子,彼此对话如打哑语,一笑而过。嗓子哑后不再吃雪,但还是会去寻雪,捏雪,玩雪。盼着嗓子快点好起来。雪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了冬里不可或缺。嗓子好后再吃雪,即便牙齿冻的哒哒响,但吃雪的那份乐趣早已占据。现在如果让我吃雪,我不会去吃。或许会捏一点点,去体会和还原一下小时候的情景。现在下雪天,大都是在踏雪赏雪扔雪撒雪堆雪人,没有谁再去吃雪。吃雪就如九十年代初那一批流行音乐,定格在了那个年代,成为经典。吃雪也是如此,好像只在八十年代出现,丰富了那个时候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