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是上海的老情人》...
发布时间 :2022-08-30 22:18:28
《莫奈是上海的老情人》
(选自《岁月芳华—陈钢随想曲》)
早在 1874 年,当莫奈在巴黎展出他那幅著名的风景画《印象·日出》时,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也被称为“海派”画家。所以,中国的“海派”是与法国的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1919 年 6 月,刘海粟就率先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介绍了印象派,介绍了印象派绘画“设色鲜明”和“野外写生”的两大特色,以及“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罕见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的手法,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
莫奈是上海天然的情人
印象派绘画和音乐是有东方意味的现代艺术,是东西方彼此相望的结晶。莫奈是上海的天然情人,了解莫奈,也就了解了当年上海海派文化中的法兰西情调和大都会情怀。上海与巴黎是两座最为亲近的城市,因为它们有一种相通的文化气场。当年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特别是在那条雁落霞飞、梧桐成荫的霞飞路上,充满了法兰西情调。而以法国或巴黎命名的法国公园、法国总会、法国坟山、巴黎新村、巴黎电影院等文化地标也佐证了法国文化的精致与情韵。
莫奈是上海曾经离弃的情人
印象派是一种创造,一种解脱,一种颠覆,一种革命。它把绘画从权力与宗教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它用光线与色彩来捕捉动态大自然的瞬间印象,从而通过物象表现画家的心象。它从审美观念到艺术技法,全方位地开拓了一个现代艺术的新世界。印象派的音乐也是如此。在德彪西的作品中,音乐的诉说仿佛不是来自耳朵,而是来自眼睛,来自阳光下五光十色的湖水倒影。他选择了不清晰的主题,不对称的结构和不协和的和弦,来表现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和微妙、飘浮不定的情绪。他的音乐像是一串散落的珍珠。因此,这场史无前例的印象主义运动,肯定要受到传统势力强烈阻击和百般干扰。据吴冠中先生回忆,当年人们对现代绘画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1957 年“反右”时,中央美术学院二年级的学生袁运生竟然因为喜欢印象派,喊过“马奈万岁”而被划为右派。直到 1979 年他在北京机场航站参加画巨幅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时,因加画了几个裸体傣族少女而引起风波,受到批判。“文革”结束后,印象派才在中国复苏。1979 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首次完整地公开展出印象派作品的印刷品。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被妖魔化的印象派真面目。吴冠中记述了一位参观者在图片展览的意见簿上留下的参观感言:“我的妈呀!可怕的印象派原来是这么回事……太可爱了!”
莫奈是上海永远的情人
今天,莫奈回来了,浩浩荡荡地回来了,光光彩彩地回来了!他还是那么清丽,那么诱人,那么鲜活,那么灵动。而且更为令人兴奋的是,今天竟然会有那么多的年轻观众蜂拥而至,来观赏莫奈,朝拜莫奈,这不但证明了莫奈的魅力,也同样证明了上海的法兰西情调的复苏和海派文化的回归。谢谢莫奈,谢谢我们的老情人!
乐享逍遥OnTheRoad
2014年4月,在上海的莫奈特展。
琚雲
“莫奈是上海的老情人”,陈钢先生说得妙说得对极了!印象派的创作高峰与发展时期,正好是在上海的一群杰出的海派艺术家们继往开来,创作出一大批影响后世的好作品的时期。那个时期中西艺术、上海与巴黎,在文化与艺术上是对接上了。我个人非常非常爱印象派,最爱莫奈,他的色彩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