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先秦考古的开拓者、考古学家张学海逝世,89岁|
讣闻】( 文 | 财新 孙良滋 )2023年2月9日,山东先秦考古的开拓者、考古学家、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学海在济南逝世,享年89岁。
张学海193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祖父张品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数理系,终生在中学任教。张学海17岁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三部,当年6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期间先后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和长春兽医大学担任四年文化教员,至1954年4月复员。
张学海曾回忆,复员回家后短暂在囿山小学任教,后于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大学二年级选择考古专业,期间曾参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1961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东博物馆文物组。
在山东博物馆文物组工作前期,张学海主要工作是整理山东当地的汉墓资料。此后,原文化部在全国部署了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的“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科学记录档案和有人管理,其率先试点就在山东临淄齐故城。
1966年4月,历时两年后,张学海等人对齐故城完成全城钻探,划定一般保护范围和52处重点保护范围。他曾回忆,当时对钻探记录工作全然不知,需要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景略指导,但他又因事离队,“只得边摸索边干,费尽周章”。正是在这次工作中,张学海确定了自己对山东先秦考古和大遗址“四有”探掘的兴趣。
然而,齐故城工作刚结束,山东乃至全国的文物工作因“文革”而停摆。直至1969年,张学海才开始陆续主持了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墓、齐国大贵族墓的发掘工作,不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还第一次揭示了齐国大贵族墓的葬制。
张学海还主持和参与大汶口遗址、鲁故城遗址、东海峪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出版全国第一本关于先秦故城址的田野考古专刊——《曲阜鲁古城》,获得山东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本文为节选 )
山东先秦考古的开拓者、考古学家张学海逝世,89岁|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