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想要看懂财经类新闻,弄懂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

发布时间 :2023-03-20 20:35:20
思进每日美股点评 《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选摘系列(七) 【问答:想要看懂财经类新闻,弄懂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应该怎么办?】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几天开始,就借用《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这本书是繁字体版,全球发行。此书融会了国际性的金融观点和与贴近的华人思维,更整理了阅读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让你一见新闻就能快速切中要害)中的部分章节来回应几个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如何快速入门金融经济学,看懂财经新闻?( 网页链接 )》的最后谈到,就像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说过的,就连股神巴菲特的话都不能全听。对于投资者来说,和你同在市场中的巴菲特是你的竞争对手。他把投资的秘诀告诉了你,你赚多了他不就赚少了吗?这是个简单的「利益冲突」的道理。

这儿接着谈。

普通大众很容易盲目相信权威,一听介绍是某某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顶尖大学的终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奖者,就被他们迷惑了。但其实,经济学并不是数学理化那样极为严谨的科学,很多结论都是在假定的模型下得出的。金融牵涉的是各方面的利益,时常被政府和大型金融机构操控着,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能准确的预测呢?

更何况,许多学者专家教授背后的靠山是大型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只能是他们的靠山。不认清这一点,被诱骗进场的投资人,就很容易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曾经是华尔街金牌分析师的凯斯勒(Andy Kessler)在他的忏悔录《华尔街牛肉场》(Wall Street Meat)中讲了一个故事:当英特尔的股价在20美元时,凯斯勒分析它的前景看好,应该会涨到35美元。但他的同事罗森——当年高科技企业的头牌分析师,非要他把目标价格调整至50美元。

就这样,靠着分析师不断提高价格目标,做出建议,推高股市,从而形成了泡沫。过后泡沫破灭,凯斯勒和罗森的桌上堆满了投资人激动与愤怒的电话留言纸。凯斯勒向投资人一一回电致歉,但罗森竟然连错误都不愿承认。罗森认为他有说话的权利,至于买不买是投资人自己的决定,亏损当然得自己承担了。

奇怪但又普遍的是,人们往往不爱听实话,偏偏喜欢听神话。金融财经说穿了只是个常识问题,即一加一等于二,永远不会等于三。

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CNN采访两位专家的例子。通过Google搜索不难挖出那两位专家的背景:原来,他们一个是黄金指数基金的经理,另一位是某投资银行的分析师,而这个投资银行正在做空黄金⋯⋯根本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用「看懂财经新闻的四项原则」中的第二条套在这里分析,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两人的言论大相径庭?
知识点3:基金评等仅供参考

2016年6月27日,因英国公投将退出欧盟,对英国经济、公共财政和政治上的连续性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英镑汇率跌至31年来的新低,反映了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对脱欧后的英国产生的悲观情绪。

面对英国政策框架的可预测度、稳定性和有效程度下降的风险,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和惠誉(Fitch Ratings)这两家国际评等机构,将英国原本「 AAA」的最高信用评级下调至「 AA」级,显示英国外部融资条件的恶化状况。

惠誉认为,随着英国企业推迟投资,并考虑改变法律和监管环境,短期内GDP增长将突然放缓。虽然尚不确定负面冲击的程度,但已下调了之前对英国实际GDP的预测,2016年从1.9%降为1.6%,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从2%降至0.9%,令英国的经济前景雪上加霜。

而这两家国际评等机构下调英国的信用评等,仿佛就像在对英国落井下石。

标准普尔和惠誉的信用评等,为何具有这样大的能量?他们的评等真的就那么合理、准确吗?

其实也未必!

将在回复《如何从财经新闻中洞察经济大势?》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美股隔夜要闻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网页链接

这几天,比特币和黄金一样,所谓“逆势大涨”,昨天谈了黄金,那就从硅谷银行(SVB)的倒闭的角度,再谈一下以比特币为代表虚拟币吧
……
也就是说,硅谷银行的倒闭,表面上看是因为资产长短期的错配,而实质上更深层的原因,是亡于比特币等虚拟币价格的剧烈波动……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