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作文 不禁网络热词
发布时间 :2023-04-02 04:53:27
喜欢微博语言吗?
7、微博语言幽默诙谐——趣
微博语言非常幽默、诙谐、有趣。例如陈一冰icon的一条微博笑话:“从前有一个人叫阿爽,他死了。 出殡那天, 他的家人哭喊:‘爽阿…爽阿。’路人不解,问道:‘伱们爽什么啊?’家人痛哭流涕:‘爽死了…爽死了!’”“爽”有的时候是名词,有的时候是形容词,别人以为是在喊“痛快”死了,“舒服”死了。再看下例:
例1:马琳:现在也学着运用微博语言:各位童鞋,你们吃饭木有? 【11】例2:长江日报朱建华:神马叫记者专访?【12】
例3:大卫吴围脖: 佳能D50 。【13】
例4:微博精灵:好大的生活“鸭梨”啊!【14】
“童鞋”,对网友的昵称,相当于“同志”“小朋友”;“木有”“神马”“围脖”“鸭梨”分别是“没有”“什么”“微博”“压力”的谐音,多么有趣。
8、微博语言发展势头——猛
所谓微博语言发展势头猛,一是很快得到承认,推广速度快,并且被主流媒体使用。如:“给力”,首次出自“动漫配音”,随之很快在微博上流传,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新闻使用“给力”。二是地方方言快速融入微博语言,比如“忽悠”,东北方言,2001年赵本山首次将其搬上春晚节目,现在“忽悠”一词已经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例如黄云忠先生的一条微博:“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如果不能体现在经济利益上,都是忽悠。”【15】
《中国新闻周刊》一条微博《新交通标语亮相四川引关注》:“司机哥,请先让偶过马路好吗?”“酒后驾车你有木有,打的吧!咱不差钱!”【16】交通标语使用微博语言,用乐山交警部门的话说,这些宣传语诙谐幽默,既能起到警醒作用,相信市民也易于接受。【16】(四川新闻网) icon网页链接
微博交流势如破竹,微博语言如雨后春笋。《法制晚报》在【北京高考作文 不禁网络热词】的微博中写道:北京教育考试院icon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标准“要求中从未提及不让使用网络词语”,只要不是网络低俗用语,如果其他流行语使用得当,会增加印象分。各方专家提醒,妥当用潮词能提高文采,在考试时把握“切忌滥用”原则,更不能“为用而用”。【17】
微博不仅好玩,而且有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icon先生说:“微博促进政府转型。”他说,微博让老百姓有话语权,微博监督政府,人人都是记者。【18】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icon副院长喻国明icon先生认为:微博是“一种新型公共空间的构建”。他提到微博的放大功能时说,当你的粉丝有一千人时,相当于是一个企业内刊,当有一万时相当于一家杂志,当有一千万时相当于一家电视台。所以写微博要特别的文责自负。覆水难收是也。【19】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学生养成谨言慎行的良好习惯,认真掌握微博语言,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综上所述,“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icon的重要体现。”【20】网络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大家喜闻乐见;微博语言是网络文化的骄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来珍爱、呵护这朵刚刚绽放出来的奇葩吧!因为,微博语言是当代语文教学回避不开的问题。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2012年4月26日发布《2011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交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七成以上被调查者首次触网年龄已经提前到10岁以前(含10岁),10岁以后首次触网的未成年人比例减少到27.7%,比2010年下降5个百分点,而与2010年相比较,5~10岁每个年龄段的触网比例都有明显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进一步提前。
微博语言有这么多亮点,你喜欢微博语言吗?
(著作权所有,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