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位王子。伯夷为长子,叔齐是三...

发布时间 :2023-05-16 20:17:15
叮铃铃,论语 时间~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
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以为这是以臣弑君,拦在马前劝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很少。”

【解读】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是,代词,这;用,因;怨是用希,因此基本不怨恨。

其实孔子说这句话是源于子贡的一个问题:“伯夷叔齐怨乎?”孔子回答:“求仁得仁,又何怨。”

所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不是单纯的做人要不念旧恶之类之类的,这句话背后有一连串的故事,一起来看: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位王子。伯夷为长子,叔齐是三子。孤竹君年老,欲立三子叔齐继承王位,乃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不尊父命为由,遂逃出孤竹国;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

出逃的路上,二人又巧遇碰到了一起。一路上,他们都听说西伯姬昌有德,善养老人,所以二人决定过去考察一下。快到西岐边境,听说西伯已经逝去,武王正兴兵伐商,二人就朝着周兵来临的方向迎了上去。不久,夷齐就在孟津这个地方拦着周武王的马头、扣住他的马缰绳大声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此时,武王手下欲对夷齐非礼动武,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对此评价,一直争议很大,有人说他们是有节气大义,“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有人说他们太顽固,为昏君商纣王守志不值。众说纷纭,各有道理,但这些都是外人的看法,伯夷叔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得从他们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一个故事,伯夷叔齐互相让位,表面上是相互谦让,但实则是两种理念的冲突:礼制和孝道。按照礼制,应立大儿子伯夷为王,但孤竹君更喜欢小儿子叔齐,于是就让他继承。之前周文王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是老三家的孩子,他爷爷喜欢他,就想立他爹季历为王,季历的大哥和二哥是咋选的,无奈只能出逃。

伯夷也是这种情况,他爸立了老三,他选择遵从父志,就放弃王位而跑。而叔齐跟季历不一样,因为他家没有儿子等着继承,他是可以选择也不继位的,于是他也跑了,因为他继位于礼不合,他不想背这骂名。好在他家还有一个老二,存在感很低的老二,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名声,老大老三跑了,这摊子就落到了他身上了,他没得选,想跑也被大臣们拦着不让跑了。

再说回伯夷和叔齐,他们跑了,得有地方去啊,于是听说西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那儿不错,于是决定去那里。结果半路上碰到武王伐商,注意这里,伯夷和叔齐是商民,这时候碰到周武王要来打自家部落,肯定得阻止啊,他们说的理由有二:父死不葬,爰及干戈,是谓不孝;以臣弑君,是谓不仁。跟前面不继位的原因一样,坚持孝道和礼制。

就凭半路上突然冒出来的两个人扰乱军心,按照正常情况肯定会被斩首,不过姜子牙觉得没必要跟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计较,还是留下好名声更重要,于是说他们大义,就劝周武王给他们放了。

接下来就是武王伐纣成功,商部落统治变为周部落统治。伯夷和叔齐毕竟之前是王子,他们还是爱着自己部落的,所以决定不食周粟(背后深层原因我们暂不分析),躲到首阳山采薇而食,“薇”就是野豌豆,野豌豆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他们也不能下山找别的吃的,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就是吃的很快就没了,结局已经注定了,那就是活不了多久了,于是他们决定在饿死前,诵歌抨击对方的暴行,之后以死明志,名垂天下。

在孔子看来,伯夷叔齐最初相互谦让,一个是坚持孝道,一个是坚持礼制;而后劝谏周武王,亦是如此;之后饿死首阳山,也是反对战争。无论哪一条,都是非常符合孔子思想的“仁爱礼义”的标准,所以孔子把他们的故事大力宣扬,并评价为“古之贤人也。”

所以伯夷和叔齐三次事件的选择其实都是出于孝和礼,无关乎对方是否善恶,所以他们心中无怨,只有对自己理念的坚定守护。因此在子贡问他们是否“怨乎”时,孔子回答:“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在儒家思想里,伯夷和叔齐是“仁爱大义”的模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这三个故事,并深入去推论故事背后的细节,会发现其中隐藏不少“盲点”,具体的分析有一个作者详细推论了,我开始读时觉得有点儿扯,后来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

不过,不论真相到底如何吧,伯夷和叔齐的仁哲大义已经融入中华文化里了,诚信礼让、忠于祖国、抱节守志、清正廉明,是为典范。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