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在微博上看过叶修去世的消息,当时就是轻轻扫了一眼,没有多大在意,“又是互联网上一个悲情的人啊~”心里如是想道。
今天晚上比较敏感,听着音乐有颅内蹦迪的感觉,在微博上搜“颅内蹦迪”四个字,发现了许许多多的伙伴,都是敏感的人啊,发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路旁的叶修”这个超话。好奇心使然,我也进去这个超话看了看,文字很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那路修为什么会死亡呢?这么热爱生活的少年,我又去百度看,路修早期是做vlog比较多,分享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场景唯美且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青年“云旅游”日本,是第一代B站vlog博主。这么一位传播生活美好的少年却是个“问题少年”,有着独特的对生活的见解与哲学,后面也是因为家庭等等原因,最后选择了死亡。
(这个案例让我有点害怕,我看了一下路修的朋友圈,就是普通人的朋友圈,像b站其他up主那样分享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敏感的情绪,最后选择了自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