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记事:
今日跟考研学生讲到期望效应。她问我老师:如何在更简单理解并在生活施展呢。
首先我先给她解释含义: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于是我更简单的具体化的给她分析,分为5步:关心体贴、保护自尊、注重反馈、真挚鼓励、目标适度。但是五步的前提都是要先要尊重自己的原则开始,再尊重客观,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才能轻松自如去运用5步。要不然只会被课堂的变化引导到反方向,所以期望效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与坚定的认为的原则。
于是我想到了,最近的很火的电影《消失的她》,一个人看完了,或许是看了太多了这种类型的电影,对电影各种反转好像能预知。看完心中异常的平静,性本恶和性本善本就是一直在争论的话题,但是别忘了两个人在一起本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分界感一定随时清醒,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先尊重自己的感受为第一,只有学会了尊重自己了才会尊重他人。李木子就是那个性本善的那个人,所以她看不清,没有尊重自己,一次次放弃底线和原则,直到要被关笼中还企图用自己的泛滥的母爱企图去感动一个习惯用谎言去逃避,毫无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性本恶的人。因此,我认为电影发生结果不仅是何非的恶造成的,而更多也是李木子的放弃底线,纵容,所以才会被何非利用她的真诚和真爱拿捏,进行反复背刺,最后沉没在海底的笼中。所以回到原本的课题就是尊重,如果她一开始学会尊重自己感觉,发现一定是出现问题了,发现自己本身没那么强大可以去帮助他真正揭开这些难题,那就尊重自己的任何不适,原则及时止损。不过也不怪她,父母双亡,只是极度缺乏爱,遇到了稻草可以抓住了。
于是,最近的获得成长:认知是尊重自己才会尊重他人。反观另一角度,最近也和很多人交流经验,他们无论在生活中、人际关系中,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活在内耗漩涡里,现在正在一步步堕落,于是开始追求低级的欲望的满足了,不断的去寻求认同感,证明意识的存在。这些感觉只不过是对沉闷的生活带来的冲击罢,甚至会让你分不清对错。只要给自己标准降低一次,那么以后的标准就会越降越低,到最后只追求低级的生理需求。纠结矛盾挣扎永远陪伴一生,直到它们把你吸干净,那这样的人生和生活就只剩下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毫无意义。活在思想原生意识禁锢之下,永远与他们剥离不了。但是这类人更容易成为强者,因为他更注重自利。所以这还是一个辩证的观点,全凭自己的一念之差,那我最近选择的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事情发生,期望效应或许等我更强大的时候才能轻松驾驭吧。
消失的她尊重尊重,也是一种温暖
几多几多口十
就十天Cover 了固执和傲慢。
我真成长太快啦!
几多几多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