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谁的饕餮盛宴?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体动力学家俞鸿儒说,当前出现了“经费万能论”的先兆,以搞项目分经费“会弄钱”论英雄!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大学和研究所评价教师和科研人员时,往往看谁争取经费多,谁就是英雄。科技进步奖的级别相当程度上也与经费挂钩。
历史经验表明:重大的发现和发明与经费的多少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因发现DNA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项目只用了几千美元。
真正科研探索中,并非只有比拼添置复杂仪器设备为要,根本上靠的是不盲从权威,是摆脱路径依赖,“思人之未想、视人之未见、从人之未事、创人之未先”!
突破此前主攻蛋白质的错误方向,抓住DNA这一揭开生命之谜的要害。
科研创新突破,本质上就是科研领域的“造反”!是对已有旧的科技理论、模型、权威及其已形成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造反”!
而科研经费的盛宴,在觥筹交错中,往往成为封杀排斥突破性创新的铁幕!
最后必然是,大把钱花了,然后一地鸡毛!
新文明的光芒,从来都是在最黑暗的夜色掩护下,逆袭迸发!
神哲科vs易道玄紫微星明偃武修文
liu_ruian1
创新能被钱衡量,那就不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