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刚和他的新就业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7-24 08:20:56
【张成刚和他的新就业形态研究】包容大气勇立潮头 天南地北包头人 张成刚,包头人,高中毕业于包头市第四中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张成刚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师从经济学家曾湘泉教授。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深入学习研究就业、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政策评估等领域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

学习之路需上下求索,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劳动科学,在攻读博士期间,张成刚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深造。“在康奈尔大学学习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打开了国际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的研究领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张成刚说。

毕业后,张成刚进入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任教,开启教书育人之旅。“我主要研究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性别劳动力市场差异等多个领域。”张成刚说,他主要研究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探索新就业形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讨论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作用机制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等问题。

“我时常对学生们说,劳动科学研究就应该深入基层,紧贴实际,与最基层的劳动者紧密联系。”张成刚说。为完成新就业形态支持去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的研究课题,他先后八次赴山西实地调研,在太原、古交、运城等地走访煤矿企业,深入煤矿一线与工人进行调查和交流。

为收集新就业形态研究的一手资料,张成刚先后走访北京、深圳、广州等地,深度访谈了700多位新就业形态从业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交流,他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准确和深入的了解,也为他的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和材料。

努力终有回报,张成刚目前已出版了两本学术著作和一本教材,其中,《就业变革:数字商业与中国新就业形态》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讨论中国新就业形态发展的专著,该书深入探讨了数字商业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变革,为研究当代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提供了重要视角,该书得到了众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推荐。《转型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隔离研究》聚焦于转型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揭示了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趋势和成因。他的第三部学术著作《向何处去?新就业形态与去产能职工安置》也将于年底前出版。

张成刚在新就业形态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2020年他开始担任新职业评审专家,2021-2022年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大典》编纂工作。2021年,张成刚受聘为人社部第三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同年,他受聘为教育部首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为了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加强政、产、学、研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张成刚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为学术界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促进信息交流和合作。

从事劳动科学领域研究近二十载,张成刚对劳动科学研究热情依旧不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动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当家乡需要我时可以随时为家乡的发展助力。”张成刚说。路虽远,行则将至,对于未来的研究之路,张成刚充满无限憧憬。(记者:樊佳疑;实习生:刘雨鑫;通讯员:许庆)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