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从目前重复实验的结果来看,LK-99是否具备室温超导特征?
闻海虎: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韩国人早期的数据是说它有超导,我们国家现在有好几个组已经重复了实验,包括东南大学、北航等。从目前这些实验数据来看,都是没有超导表现,只有昨天华科的老师显示一个小的晶体材料在磁体去靠近的时候能够立起来。
按照我的经验判断,该现象并不是超导磁悬浮,而有可能是像轨道电流抗磁的一种抗磁现象。如果你认真去看,当磁场靠近时晶体是立了起来,但如果是超导的话,应该整体是悬浮起来,并且浮起来后应该很稳定地悬着,想把它拿开或是再靠近都是很困难的。
晶体能立起来有两种可能,其一是该材料具有弱铁磁性,有弱铁磁性的样品在磁体表面也会立起来。第二种可能是它具备抗磁性,但不是超导类抗磁,超导类抗磁因具备磁通钉扎特性是非常稳定的,而视频中晶体的悬浮状态看起来并不稳定。
搜狐科技:您觉得北航和东南大学的重复实验做的怎么样?
闻海虎:北航和东南大学的实验做的都是很漂亮的,至于做出来的结果显示的是半导体而不是超导,一开始被说是样品和韩国的不一样,那韩国人后来讲了几句“不可琢磨”的话,说要管子破裂才能形成相,然后还要氧气进去。究竟多少氧进去,什么状态的氧进去,在什么温度下进去都没有说清。要用科学的术语,科学规范地去做。
我觉得北航和东南大学的工作做的都很规范,我看了结构衍射图,意味着结构衍射图中的成分与韩国人的结果类似,但现在并无超导表现,甚至不导电。东南大学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了一个小电阻态,但是没有超导磁滞回线作证,也许就是小的组态,而非超导。我们圈子里的人甚至在怀疑,韩国团队用针尖做四探针法(four-probe resistivity and magnetometry)进行测量时是否出现了错误。
韩国人也在说“不断提纯”,我觉得这也不是一句科学术语,怎么提纯?把什么相提纯出来?这些都需要用科学规范的术语说,而他们没有叙述详细的过程。
我们现在也在这样做,甚至想打破一个管子看看,然后想测那个低阻态,看看究竟是低阻态还是超导态,这是我们下一步想做的。韩国人说要一个月来验证也是莫名其妙的一个说法,大家掌握了诀窍很快就能做出来,并不是很难。
闻海虎教授: 目前的复验实验还没有出现明确证明LK-99中存在超导的证据
无名之浪
闻海虎,南京大学超导材料和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