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海女孩在海边失踪的新闻细节之后,我甚至体会不到愤怒,而只感受到无边无际的无力感。
网友纷纷评论:手机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能把4岁的儿童丢弃在危险系数极高的海边长达10分钟不管不顾?不明白10分钟对孩子而言很漫长吗?
-
我倒是看到,对于这样的人而言未必是手机最重要,而是【孩子没有重要到ta们得时时刻刻付出努力】
没那么重要,以至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可以不管不顾的,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需求去纂改。
想偷懒不想付出时,就把孩子幻想成ta们所需的模样:“没有那么傻啦”“孩子不会自己xxx吗”“孩子自己就会长大的”...
而当需要ta们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接纳孩子的真实想法的时候,这些人往往又话锋一转,“小屁孩懂什么”“怎么能让ta自己决定”“必须听我的”......当爹的自觉可永不让步。
但无论是哪种逻辑,孩子的真实需求都没有被ta们仅可依靠的人所看见。
-
我认为,发自内心持续在乎养育的人,跟上述人群至少在心理思想上不是一个物种。而且两个人群之间极难相互影响。
上一次发的读书笔记提到,极其在乎养育的人往往在生养这件事上思虑再三,倍感踌躇。这样的人往往更能承担养育孩子的长期责任,但生育率不高。
恰恰是“不觉得有那么重要”的人群在持续、大量地生育。
思想与教育,似乎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样的实况。
-
在这场悲剧里,孩子可能感觉渡过了漫长的一生。等不到家人的回头,她最终被无光的深海吸引过去...
或许更多没有“被看见”的孩子不至于落入深海,但在被忽略的日常生活里,ta们的内心也如处深渊之中,难以遇见光亮。
-
我真的喜欢奥特曼,喜欢一切能延展孩童想象和力量感的作品。
因为在那些想象的国度,孩子们可以不依赖任何外物,自己为自己充能,自己让自己看到光芒。
迪迦的力量是有限的,最后要依赖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去击败邪神;大人们都在虚与委蛇之时,只有孩子有勇气说出有些人根本没穿衣服的真相...
-
作为一个父亲,我也只能坚持做个在乎孩子的爸爸,坚信自己选择的教育事业,在没有太多想象和奇迹的现实世界中,尝试日拱一卒,哪怕明天能改变一点点,也好。
上海警方通报4岁女童在海边走失我们应如何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