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文物文物有话说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长67厘米,宽47.5厘米,1969年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无影山西汉墓葬,现为济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该文物由长形陶盘和固定在陶盘上的21个活灵活现的彩绘陶俑组成。陶盘中,21件陶俑在表演汉代“百戏”,他们各有分工,舞台中心是司仪在介绍节目,其他人有的跳舞,有的表演武术,有的演奏,还有一批观众在观看。它造型非常逼真,形象地再现了当时风行于市井的“百戏”在演出时的热闹欢快场景,成为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化石。“百戏”是我国古代歌舞杂技的总称,在汉代极为盛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乐舞已经全面盛行,不朽著作《诗经》中的许多乐章就是为乐舞服务的。各个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乐舞。这时候的乐舞就存在着“雅”与“杂”之分。到了汉代,“杂舞”臻于大盛,王公贵族也都争相欣赏“杂舞”,更不要说大街小巷的“杂舞”一片了。这时候的“杂舞”也就是指“百戏”,它包括了杂技、魔术、武术、竞技、乐舞角力等诸多形式,体现了极大的艺术包容性。
这组陶俑群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场面之完整实属全国罕见,对于研究汉代的音乐、舞蹈、杂技、雕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乐舞杂技艺术立体形象,是迄今我国汉墓出土文物中所仅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文史知千年趣事奇闻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