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抱怨也好痛骂也罢...

发布时间 :2023-11-08 14:13:01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抱怨也好痛骂也罢,揭露的都是表面现象,并没有切中要害。本人985名校本硕,北京TOP设计院核心部门,8年结构设计工作经验(也曾是大地产管培生),冬奥会主设,已转行。周围很多同事已转行或正想转行,很多是名校硕博、高工一注。当前建筑业设计院地位与十几年前比一落千丈,各种裁员降薪加班猝死等负面新闻频出。同时,各大地产频频爆雷裁员倒闭,施工单位纷纷“提桶跑路”,其本质原因都是一致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以前供不应求,如今供远大于求。如今一个区区两百万的合同,参加竞标的设计院多达上百家,其竞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另外,本人所在前部门在国内已属行业顶级,据说今年业务也不多。供需关系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商品本身的价值是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商品的价格只由供需关系决定。且看如下数据:07年,城镇化率44.9%,勘察设计从业人数117万;21年,城镇化率64.72%,勘察设计从业人数440W。即便发达国家,城镇化率80%已经很高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富程度不同,我认为达到80%有点难,即便可以那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的,实现起来不会像过去十来年这么迅猛。再者,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个农业社会,农民很难脱离土地,很多农民在城市买了房子但实际并没有居住。所以,我们的城镇化率统计数据跟实际城市住房可容纳人口相比应该是保守了。这意味着什么?由于我们惊人的的基建狂魔速度和中国人见利扎堆一窝蜂的传统,十几年来,设计人员数量暴涨了300%,而建筑市场缩小了至少60%以上!供需比至少是07年的10倍!连我们的宣传也说我们用了二十年,完成了发达国家一个世纪的基础建设。是的,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令整个世界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个弊端,过快的建设速度透支了我们这代土建人甚至更多刚刚入行的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很多人以为,行业是有周期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而已,可能耐心熬几年就好了。但是,钢筋混凝土不是豆腐青菜容易变质,仅其设计使用年限至少达50年。除非继续大面积拆除老旧小区,而老旧小区往往又是各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如今的房价导致大量的老旧小区拆迁成本过高,根本拆不动。所以,每个行业都有周期,但不同的是有些行业周期长有些行业周期短。我们很不幸,行业周期几乎是最长的,你还能等到下一次大土建的涨潮期吗?个人判断,在未来起码十年之内,建筑行业甚至扩大点说整个大土建行业(包括铁路、桥梁、隧道、市政、水利、港口、工业建筑等)是震荡下行的(道路除外,开车的都懂),也就是说局部会反弹但整体向下的趋势是不变的。不排除其中有些行业的下滑周期可能会晚几年才会开始,但它终将会到来。这是由这些行业劳动产品的特性决定的,即其生命周期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且基本直接或间接受益于建筑红利(因为只有建筑业蓬勃发展,才能有海量的资金去投资这些领域)。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市场存量逐年减少且投入建设的资金逐渐减少,但竞争者却越来越多。除非,行业设置职称、职业资格等淘汰退出机制,否则未来甲级院、高工、一注可能只是个称谓而已。一个行业快饱和时,就会陷入长期的恶性竞争,激烈搏杀、一片红海。任何个人都是无法与时代和行业的洪流相抗衡的。在未来几年之内,建筑业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淘汰将是空前惨烈的,设计院及设计师至少要淘汰掉一大半,才可以在目前严重萎缩的市场余量中觅食苟活,其他行业同仁也可以参照思考本行业。同时,职称、证书也将变得贬值。或许,我们可以看到设计院的设计师普遍都是中级以上职称,某些大院可能都是高级职称(因为几乎没有新人进入,所以助理工程师很少),高工一注甚至某些小领导重返设计岗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可以这么说,未来几年,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设计行业发生什么都不是新鲜事。一个人的发展要顺势而为,千万不要跟行业大形势较劲。在夕阳行业,事倍功半;在朝阳行业,事半功倍。选对方向,比努力重要的多。

热门评论

林昕咧
林昕咧

好好干日子真的会越来越甜吗

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
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

那得问,@ 央视新闻,决定喝不喝这口鸡汤

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
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

(转不知出处)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