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想,不同事项的重要性级别...
发布时间 :2023-11-11 15:47:23
我最近在想,不同事项的重要性级别,背后应该对应怎么样程度的决策机制和精力投放。启发我思考这件事的由来,是有一次出去玩,朋友带了他的一个朋友过来,大家在一家小吃店里点饮料,我大概瞄了一眼,饮料可选项有十几个,我10秒以内就选好了,这个男生就坐在我旁边,他上下滑动手机屏,可能足足花了2-3分钟,不断在踌躇思考,最后才选定他想要喝的,我当时的内心戏是:你一个好歹年薪70-80万的高级码农,面对15-25元均价不等的饮料,真有这么可纠结的嘛。回来后朋友给我解释,说那位就是非常注重实用性或者回报的一个人。but,更戏剧性的转折点来了,这人看起来柴米油盐不进、挺难被忽悠的保守人士,却重仓买了各种新能源ETF基金并被深套,一路苦瓜脸问我能不能解套,何时能解套。
这不禁让我深思:生活缝缝补补,股市挥金如土,这件事,是客观存在的,且不是小样本,甚至是大样本的存在。且不论这位IT人士到底是因为决策链过于草率,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圈,导致在投资基金的滑铁索,但我们很多人都在不同事项上错配我们的决策链精力和重视程度,甚至是错配得极其离谱,简单讲就是:在极小极不重要的事情上,变得锱铢必较;在极大极重要的事情上,却是马大哈的、过于轻率拿捏了的。我前段时间乘出租车,司机跟我吐槽说他真的不喜欢上海人(虽然这个表述打击面有点广,如被误伤,敬请谅解),他说理由是:哪怕3毛5毛钱零头,他们能计较上半天,500米路另一种开法被指责绕路,烦都烦死了。我很能理解他说的意思,我自己也是秉持:但凡能找到开源办法的时候,绝不花过多心思在节流上,节流很难成为致富本身。
为什么强调决策精力错配这件事,回到《纳瓦尔宝典》里面说的,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定: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这三条如果决策得相对较好,就如同给你的生活构筑了一个好的初始运行环境,再在这条框之上,即便有小的决策上的差池,是无伤大雅的,但如果这三条决策得很糟糕,你在微观层面上即便用尽力气,都更像是在擦屁股,无济于事。所以我个人会非常注意一件事情是相对即刻点状的,还是有深远后续影响力和扩散效应的,举例来说,今晚选择在哪家餐厅吃饭,属于前者,决定要不要结婚生娃,肯定属于后者。前者的含义在于:即便是个糟糕的决定,但痛苦仅限于经历那件事本身,能击穿的底限也非常有限,大不了在一家苍蝇餐厅吃拉肚子了,它很难更糟,但后者则属于一旦错,如同连环凶煞案一般,所以毫无疑问,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慎重对待后者。
我记得我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妈到处托人,找到一个远房亲戚,是在zju招生办的主任还是副主任,然后她带我去了趟杭州,当面咨询请教了蛮多关于志愿填报、选专业方面的困惑,最终在我中下等的考场发挥下,好歹还选到了一个体面学校的体面专业,这可能是作为长辈真正的人生智慧。在我的整个求学生涯中,她之前都懒得管,当然更从来没有去求过任何人,那可能是唯一一次,但那个“求”,事后看,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能为子女做的,所能摸及够到的、最高阶的事了。她老人家的做法,可能也符合纳瓦尔说的狮子思考,可能作为家长,不要在每件事情上事无巨细地盯着子女的一举一动,一直BB就会遭人烦,但关键时刻起关键引导作用,每个人处理自己的事务时是同理的,要允许自己适当打盹走神,养精蓄锐,若对所有小事都如履薄冰的,是辨别不了大中小机会层次之分的。
纳瓦尔给了个视角,就是你的单位时间成本是多少,无论工资高低,你应该都有个时薪的概念,有些低于你的时薪的工作,应该选择外包,人的精力应该多用在有助于提升你未来潜在时薪、做大你自身护城河或品牌力的事情上,所以剧作家乔治·萧伯纳年少时是让他母亲出去做清洁工维持生计,而他自己一头钻进了大英博物馆埋头苦读。但很多人是被另一种沉默成本给锚定住了,比如说,淘宝上买了一件不符合预期的商品,可能跟客服搞半小时,各种生气闹,而我在这种事情上从来挺爽快的,如果无法7天无理由退货,又的确不喜欢,我不会犹豫一秒,就直接扔垃圾桶了,绝不花时间跟别人撕逼,时间成本上划不来,但凡有点像吃了只苍蝇但又不致命的事情,越快画上句号,越有利于精神清爽地move on。我在大部分时候都会权衡下这件事花我的单位时薪值得值,可能唯有在我做饭时、写微博时,我是不计较的,从时薪角度的确是负回报,但我也允许在有强愉悦感的事情面前小小任性双标下。
FROGGA
因为大事往往是严肃、复杂和痛苦的思考,多数人本能回避
GoatJames6
璐璐璐璐璐璐噜噜噜
说得好
Gummy333
大部分人都是小事斤斤计较,大事稀里糊涂。
放羊娃的羊皮卷
莫诺的搭档雅各布说,选择和谁在一起(Courtship)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猜他的想法也许是,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决定着世界的走向。![[可爱]](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keai-9aae643ce8.png)
冬可秋可
写得真好。推荐《精力管理》和《你经历了什么》,主要是从大脑学科出发讲生活中微小的决策其实大量的消耗人脑的意志力和思维能力。因为在小的事情上消耗过多,在重大的事情上的意志力和思维能力反而不足。
老妇撩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成大事者不屈小节
北漂民工的日常
想起有一次和工嫂逛超市,我仔细在打折区寻找性价比最高的牛奶(买一赠一那种),工嫂说咱已经买打折商品了,还挑个啥,就手上这个拿了走吧。我猛然觉得她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睡不醒的小黑猫mmm
中国家长很多都是反过来,一点屁事小事没完没了,大事完全帮不到
我不是杨宗纬
说得太好了
!我有个 22 岁的朋友,每天下班后就宁愿躲在家里做饭浇花看书,也不愿出去社交解决“和谁生活在一起”的人生大问题。好想把你的这篇文章转给她看
笑死又菜又爱玩
才22岁,着急啥,提升自我,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何夕
生活缝缝补补,股市挥金如土![[喵喵]](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d_miao-c1b3d563bd.png)
Big---Bro
但是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这么清醒,并且有些人喜欢的东西是大家避之不及的东西,比如大家都知道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可是他就爱花时间挑一下今晚吃什么,这是他的爱好,这让他在苦苦挣扎的生活中感到一丝舒服,这种怎么办?觉得这里种宿命感
是名奥兰橘
然而, “决策精力”往往不像博主说的那么可简单调配。博主预设了男士选饮料的平均时间投入成本和选投资的差不多、可替换,回报都以钱计。可是人做这两类活动的关联或许很不一样。常见的: “我认为A非常重要,我总花更多时间在B,好不容易闲了,又发现自己在做CDE。” 要改变行为模式,要再往下挖。
澜华
将近30岁才意识到自己以往也有决策精力错配的问题,理应时时复盘,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上。
QBZ_dd
好像配置仓位,人的一生对应一场投资游戏,不断预测未来趋利避害寻找最优路径,最后达成某种目的。人类不会也是个AI吧![[跪了]](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guile-a8a737d3a0.png)
雪山帐篷咖啡
能够反思和总结,将内容沉淀下来,就是正回报,就值得开心。
陈大唐iii9
看完了很有启发,一,大事不乱,二,先判断哪些是大事![[666]](https://face.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xt/normal/6c/2022_666_org.png)
![[666]](https://face.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xt/normal/6c/2022_666_org.png)
![[666]](https://face.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xt/normal/6c/2022_666_org.png)
墩墩是只小肥猫儿
太有道理了,我最近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我买东西总想买到最合适最有性价比的,会各种看攻略视频,各种比价,最后就导致买个东西浪费的时间巨多,而且过程中心情还很烦躁。
NeVer4Sake
真的很欣赏这个博主最近发的每篇post,每篇我都能写个personal的几百字的回应。这篇提到的:”但凡能找到开源办法的时候,绝不花过多心思在节流上,节流很难成为致富本身“,基本也是我在身边观测人适不适合做投资的核心判断之一,除非是想揣摩消费心理,一百内的消费我都强迫自己不浪费决策时间。
_IAmHere_